但就是這樣,羌人係內鬥的特點還是注定了其內部的混亂,建國遙遙無期,直到高梁河車神閃亮登場!
宋太宗趙光義非要郡縣定難,即用大宋的朝廷命官治理定難五州。
於是在宋人的外部壓力下,黨項人想不團結都不行了。李繼遷硬是被趙光義給逼成了黨項人的領袖。
李繼遷誘殺宋朝將領,從而占據了銀州,攻占了會州(現甘肅靖遠),徹底和宋朝鬨翻了。
李繼遷跑到遼國表示“臣服”,於是,遼國給了頂帽子“夏國王”。
投靠了遼國爸爸的李繼遷開始進一步激怒宋朝,又是搶糧草,又是圍城,並大敗宋廷派出的五路大軍。
宋真宗時期,宋朝基本上默認了西夏國的存在。
最終,夏、綏、銀、宥(現陝西靖邊)、靜(現陝西米脂)成了李繼遷的地盤。
宋人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那些苦寒之地也犯不上勞命傷財,你想要就給你吧,隻要你以後老實點,名義上服從我的統治就行了。
宋人太天真了,遼人把李繼遷扶持起來有那麼簡單嗎?
李繼遷占據了西北要地後,旋即掐斷宋朝和西域的商道。
西域商道被掐斷後,宋人才發現上當了,不但西域的戰馬再也進不了宋境了,而且西域的朝貢也進不來了,也就是趙宋與西域的聯係斷了。
西域這些小國一見與趙宋斷了聯係,沒有辦法了,隻能跑到遼國去朝貢了。
嘗到了甜頭的遼人出於進一步牽製宋人的想法,給了黨項李姓更大的支持。
黨項李姓經過了幾代人的經營,也終於滋生出了更大的野心,在遼人的支持下,李元昊悍然稱帝,西夏建國了。
西夏一建國,宋人連最後的一塊遮羞布都沒了,那就隻能打了,橫山成為了兩國的必爭之地,基本上兩國的戰爭都是圍繞了橫山進行。
橫山,在陝西省北部(今陝西橫山縣)。從戰略角度看,橫山之地對於宋夏雙方都很重要。
對西夏來說,它直接關係到西夏能否立國,並日趨強大。西夏據有橫山當自德明始,在這之前,西夏僅據有銀、夏、綏、宥等州,因為沒有占據橫山,遠居漠北,與北宋以沙漠為界,在同宋對壘時,往往處於不利境地,自得橫山之後,如虎添翼,憑險拒守,聚兵就糧,從而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
對北宋來說,失去橫山,西夏人“居高以臨我”,使北宋沿邊一些州縣均暴露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為了守住這些地方,不得不調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加強其前沿陣地。同時,宋軍主動出擊,也因失去橫山,剛出宋界,便入水草、人煙俱無的荒涼沙漠地區,一旦兵餉糧運供應不上,隻好不戰自退。
曆史上北宋用武力奪取橫山雖然開始於英宗治平之際,但其最早謀劃則出現於仁宗慶曆年間。從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首議開始到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最終奪取為止,共計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