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個姑娘說話聲音真好聽啊,軟軟的,竟然還帶一點蘿莉味。
這讓方明華想起ri本動漫《魔卡少女櫻》的小櫻的配音丹下櫻的聲音。
等掌聲結束後,台上的李麗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欣賞完舒婷的這首《致橡樹》之後,我們再欣賞一首小詩。”
說完,轉過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幾行娟秀的字體。
方明華一看。
哎呦.....這不是那首《春》嗎?
“這是發表在《延河》最新一期雜誌上的一首小詩,是一位叫明華的作者寫的。”
李麗轉過身看著大家:“這首詩很短,但寫的很美,我非常喜歡,初讀感覺是寫春天的流水在歡暢流淌,花草樹木欣欣向榮,春風拂麵十分愜意,但都不如你,一個美麗的姑娘,也是詩人心中愛慕的女子。
“再讀這首詩,換個角度來理解,儘管是大家讚美的春水和春林,儘管是世間人期盼的春風十裡,卻都不如你的美。”
三讀這首詩,又覺得這首詩中的愛,不僅僅局限於男女之愛,而是借由男女之愛,走向了更加廣闊博大的愛......”
聽到講台上的姑娘,“初讀”“再讀”“三讀”,滔滔不絕,方明華忍不住笑了。
哪有這麼複雜?
這首詩確實寫的很美,但馮唐這個老sepi,會想這麼複雜。
看看他自個翻譯的泰戈爾的《飛鳥集》,荷爾蒙滿滿,讓人大開眼界。
甚至有人指出這首詩裡的“春風”是指男人的“雄風”。
坐在前排的方明華這一笑,恰好被講台上的李麗的看到,她秀眉微蹙,突然說道:“這位同學,伱對這首詩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就是你!”
我?
方明華看到對方指著自己,才明白是叫自己起來發言,隻好站起來,解釋道:“同學,我不是你們文學社的成員,我是來旁聽的。”
哦......
李麗記起來了,前不久在草坪上,工大的李建軍幾個人過來朗讀他寫的那首詩的時候,這個青年就站在邊上。
他說他既不是工大也不是西大的。
“沒關係,既然你坐在這個教室,那說明也是你也很喜歡文學詩歌,我們都可以探討交流。”
在這裡交流?
說你想的太多,過度解讀這首詩的含義?
其實這就是國內語文教學的通病,一篇文章動不動就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體現了什麼....反映了什麼。
尤其是詩歌,其實詩人寫詩的時候哪想那麼多?
但這麼說豈不是不給人家姑娘的麵子嘛。
真沒必要。
於是說道:“我覺得你講的挺好,非常好,我聽了深受啟發。”
真這樣?
台上的李麗有點懷疑,因為她感到這個男生的笑似乎有那麼一點“不懷好意“,明顯不認同她的說法。
口是心非嘛。
但人家卻說你講的很好,自己也不能多說什麼,於是繼續自己的發言。
方明華很認真的聽著,內容不咋地。
但姑娘的聲音好聽啊。
而且長得也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