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席,你好。”
王濛這次是以獲獎作者身份參加的,獲獎的作品是中篇《相見時難》。
“小方,你好啊,最近怎麼樣,聽說你當編輯了?”
“黃社長非要我做,沒辦法。”
王濛聽了笑起來。“年輕人嘛,要給自己壓壓擔子,你看,馬上就要滿50嘍,俗話說50歲知天命,現在不照樣乾的歡?”
這一點,方明華確實很佩服。
他們這一代人,耽誤的時間太多,現在一個個都乾勁十足,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除了和王濛聊,方明華還認識了蔣子龍、張承誌,還有一位婉約的女子——申城的王安依。
王安依是主動找到方明華的。
“你好,我是申城的王安依,你就是《延河》雜誌社編輯方明華吧?”
“王編輯,你好。”兩人握手。
王安依現在在申城的《兒童時代》做編輯。
“我媽說了,如果遇到《延河》雜誌社的人,一定要讓我替她問好。”王安依一臉微笑。
王安依的母親則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茹誌鵑。
“謝謝,你母親身體好好吧?我們的張主編很很關心。”方明華回答道。
“挺好的。”
王安依對《延河》雜誌社如此關注,言語充滿謝意,自有她的原委。
五十年代末期,她母親代表作《百合花》投稿好幾家雜誌社都不願意刊登。
《百合花》是一個短篇,以解放戰爭為背景,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紮所,和他們到包紮所後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係,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和當時的氣氛有些格格不入,沒人敢刊登,最後《延河》刊登了,發出後在全國產生極大的影響。
那一年,茅盾《談最近的短篇》中,就評介了《百合花》等。
所以,茹誌鵑對此十分感激。
這些故事還是方明華當了編輯以後聽單位老同事講的。
現在看到王安依,方明華自然不會忘記自己另一個身份,於是笑著說道:“王編輯,歡迎你向我們雜誌社投稿。”
“方編輯,你也知道我寫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以女性生活為題材,擔心你們雜誌社不要呢。”
“怎麼會?你看,我們不是最近刊登了武大女學生俞姍寫的那篇《女大學生宿舍》嗎?反響很不錯。”
“俞姍,俞姍。”方明華叫了聲。
俞姍正在和彆人聊天,聽到方明華叫她走了過來。
“我給你介紹一位作家,她是申城王安依,就是寫《流逝》的作者,她母親是茹誌鵑。”
“王老師,您好。”俞姍現在見了比自己大的,張口就叫老師。
看著眼前這個活潑的姑娘,王安依臉上露出微笑:“俞姍,你寫的那篇真好,描寫的細膩單純。”
看到兩個女子聊起文學來,方明華就離開。
感謝隧火人皇、毗陵閒人、我的2杆子、大雕_DC、Kshoo、書友1412301214246369、硫磺、書友2023112223023658、吃成場快樂、不可沽名學鹹魚、新願投的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