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好多村都這樣,低年級在本村上,高年級就要到鄉上小學去上課。”史鐵聲歎了口氣:“我當年走的時候是這樣,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還是這樣。”
“教室不夠,最主要還是缺老師。”孫力哲插話進來解釋道:“我從這裡走的晚所以比較了解。”
“沒有公辦老師,不是還可以請民辦老師嗎?”方明華有些不解。
“明華,你估計不清楚,請民辦老師還是發工資的。”孫力哲耐心解釋起來。
小學民辦教師每人每月14元,當時還沒分田到戶時候,上民辦教師屬於副業人員,教育主管部門發一部分補助,但各大隊要支付一部分。
但分田到戶之後,民辦老師工資也漲了,各大隊沒了集體收入,就沒法支付這一部分,像官家堡村,村子小又窮,估計付不起老師工資。”
哦.
原來如此。
“這兩年國家一直在考試,民辦轉公辦,也不知道李老師考上沒有?”史鐵聲問道。
“不知道,不過聽說李老師當年學習成績很好,考大學絕對沒問題。”
到了下午快四點的時候,李老師主動到二元家,見到方明華他們。
“李老師,放學了?”史鐵聲問道。
“放了,農村孩子,放的早。”
史鐵聲又給李福元介紹了陸遙和方明華他們,李老師看著眾人笑著說:“都是大作家啊,是來采風的?”
“也不是,主要是陪鐵聲回來看看,他說他十多年沒回來了。”方明華解釋道。
“怎麼樣?變化大吧?”李老師一屁股坐在炕邊笑著問道。
“挺大的,你像二元家不過村小學沒啥變化啊。”史鐵聲回答道。
“學校有啥變的?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其實學校也一樣,我送走一茬又一茬的學生,當年二元的弟弟四元還是小屁孩上課流著鼻涕,去年已經娶婆姨了。”
李福元說著笑起來。
“李老師,這幾年國家一直在招考公辦老師,你考了嗎?”史鐵聲試探問道。
“考了,78年恢複高考,我就去考大學,高中知識撂的時間太長結果沒考上,然後我就考公辦教師,第二年就考上了。”李元福說道。
“可以啊李老師,那你沒走?就一直呆在這?”孫力哲問道。
“想走啊考上公辦的頭一年,縣教育局就想調我去縣城小學教書,因為當時我考試成績是全縣第一。”
“可是咱們村窮地方偏遠,公辦老師不願意來,民辦老師又請不起,如果我走了,這幫孩子怎麼辦?就教著吧.這一教又是五年過去。”
“今年我聽說縣上依舊沒派老師過來,估計我還要教下去。”李老師笑道:“不過也沒事,學校條件差點但離家近,我兒子現在就在我的班上。”
方明華沒有說話,看著這個中年男人。
和普通秦北漢子沒什麼兩樣,由於風沙的緣故皮膚粗糙,顯得要比實際年齡大點,隻是胸前口袋裡插一支鋼筆顯示主人是個有文化的人。
像這樣的老師,在這個年代不僅在秦北,就在整個中國特彆是中西部地區很多。
也就是他們支撐起這個時代鄉村基礎教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