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吧,我也去西大圖書館找找。”
兩人又聊了會,看看時間比較晚,方明華就把姑娘送回家。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方明華就撥通李麗宿舍樓的號碼。
燕大研究生樓每棟樓都配有一部電話安裝在一樓門口的值班室裡。每個宿舍裡都安裝了類似小喇叭的設置,一頭連值班室,一頭連各個宿舍,有誰的電話,值班室的阿姨就會對著小喇叭大聲喊道xxx宿舍xxx的電話,沒過多久就會看到一個姑娘匆匆跑了下來,有的還衣衫不整。
接電話要緊啊,反正都是女的,不必要太注意形象。
這些都是和李麗閒聊的時候姑娘說的,所以當對麵一個女人粗聲粗氣的說讓他等候,他也不著急,耐心等待。
過了好一會兒,話筒裡麵傳來姑娘帶著氣喘籲籲的聲音:“我是李麗,哪位?”
“李麗,我是方明華。”方明華開門見山,將事情簡單講了一遍:“能不能幫我買幾本文學理論方麵的書?最好是國內最近翻譯的,比較新的。”
“行,沒問題,表姐夫。”姑娘一口答應。
“表姐夫?!”
“是啊,你和我表姐不是快要結婚了嗎?我想通了,遲早是要這麼叫你的,乾脆就從現在開始吧。”
“這個.隨你吧。”
“好的,我馬上就去我們學校圖書館,那裡的書要比新華書店的還多,特彆是國外著作,伱等著。”
李麗動作果然快,才過了一周就寄回來一個大大的包裹,方明好搬到自己的辦公室打開一看,一大堆書籍:
英國學者特雷·伊格爾頓寫的《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傑弗森的《西方現代文學理論概述與比較》,《流動的現代性》.林林種種十幾本,竟然還有一本叫《伊甸園之門》!
方明華在穿越前曾經看過這本書,作者是MorrisDickstein。原本是1977年在美國出版的,副標題是“美國六十年代文化”。
這本書很有意思,從馬爾庫塞的理論到諾曼·梅勒、艾倫·金斯堡這樣的文學創作,到搖滾樂,到學生的反文化運動,到整個社會的反戰,大致上就是這本書的內容,概括了一個非常混亂的、但是又充滿生機的、而且在社會的各個方麵都有一些新的東西在不斷生長出來的這樣一個時代。
八十年代的國內,包括文學界,是不是有點相似?
當然不是簡單的類比。
最近這段時間有些忙了啊。
方明華看著這一堆書心裡想著。
邊看、邊思考再結合自己穿越前所了解的國內文學走向,先鋒類小說的衰落,方明華開始動筆。
內容主要分四大部分:
先鋒文學的定義、國外先鋒文學發展史、先鋒文學的優勢和局限、先鋒文學未來發展方向。
現在,方明華除了上班處理一些工作,絕大部分時間包括晚上周末都沉浸在寫作之中。
仿佛又回到前年冬天寫《闖關東》那種狀態。
還好現在有電腦,容易修改。
方明華這邊奮筆疾書,文學院那邊提高班的講座也在如火如荼中進行。
陳忠實首先登上講台,講課內容是《真實與虛構》,強調生活閱曆的重要,功夫要苦練,說說過去和另一人去西京聽文學講座,前一天晚上半路住在一家黑店裡,“睡在光席上,到半夜臭虱成排爬出,像坦克一樣。我從來沒見過那樣多的臭虱。”.
賈平娃當然也不會例外,作為文學院院長親自上台講課,題目是《散文創作的一些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