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童編輯說的很對,更有意思的,這些作家筆下的故事不再像先前的故事那麼苦大仇深,不再那麼煽情,不再那麼有頭有尾結構完整嚴謹。”
“你們感覺到沒有,他們的故事變得支離破碎,經常給人以散亂的印象。同時,他們的故事也缺少了那種讓讀者升華的元素,缺少了對讀者啟迪和訓誡的氣息,甚至缺少了傳統意義的審美。”
“這就是所謂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我們稱之為先鋒文學。”方明華在黑板上大大寫下四個大字。
“何為先鋒?其原義來自法國著名的《拉魯斯詞典》——所謂先鋒是指一支武裝力量的先頭部隊,其任務是為這支武裝力量進入行動做準備(軍事術語),“先鋒”這個術語的曆史,始於法國大革命,再轉向文化和文學藝術術語(始於19世紀初)”
“由於曆史原因,咱們國家傳統寫作的背景儘管可以追溯到很久很遠,但是卻在二十世紀之初發生了斷裂。”
“那剛好是西方文學現代主義運動風起雲湧之時。二十世紀前七十年,世界經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先是意識流進入,對被稱之為黃金世紀的十九世紀進行了徹底的顛覆;之後是以卡夫卡、加繆為代表的荒誕;之後是以格裡耶、薩洛特為代表的新;之後是風靡全球的黑色幽默,至今暢行天下而不衰.”
整整三個小時,除了個彆時候提問,整個大禮堂裡隻回蕩著方明華的聲音:
從啟蒙主義到存在主義:當代先鋒文學思潮的演變軌跡.
當代先鋒文學思潮的基本特征.
先鋒文學思潮的限度、悖論與謬誤:
問題的挑戰、有意味的形式獲得語言快感
坐在前排的賈平娃一臉微笑,旁邊的陸遙卻是眉頭緊鎖。
站在過道裡的蘇同聽的如醉如癡,他仿佛覺得,方明華的講座直接給他打開一扇文學大門,和以前是那麼的不同。
而坐在後排的劉梅梅卻一臉茫然,方明華講的這些對她來說有點高深。
聽不懂。
但他講課的樣子好迷人嘍.
在聽眾們不同反應中,方明華結束了今天的講座。
獲得熱烈的掌聲,聽的懂的、聽不懂的,都站起來鼓掌。
講課獲得巨大成功,晚上,西京電視台在新聞頻道裡報道了這次講課。
“本台消息:我省著名作家、《延河》雜誌社副主編方明華同誌今天下午在西北大學大禮堂,給我省部分作家、西京文學院的學員、西大學生上了一堂深入淺出的文學理論課,獲得巨大反響”
方明華正在家裡看著新聞報道。
是老媽張鳳蘭硬是把他從房間裡拉出來一塊來看。
“小華,看看你上電視的樣子。”張鳳蘭看的興致勃勃:“也不知道咱們原來那些街坊鄰居都看到沒有?”
方明華聽了頓時無語。
這就搬過來快一年多了,老媽還經常過去串門顯擺。
算了,她開心就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