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娃走後,方明華就著手收集這兩年國內公開發表的先鋒類。
劉索拉的《你彆無選擇》,莫岩的《透明的紅蘿卜》馬原的《岡底斯的誘惑》、殘雪的《山上的小屋》.這幾篇先鋒類作品可以入選。
方明華翻著桌子上擺著的一大堆期刊雜誌。
這些都是這兩年全國各大主要雜誌社出版的雜誌,方明華讓人從單位的圖書室借閱出來,一本本瀏覽。
蘇童已經發表了《1934年的逃亡》?
方明華看著最新的《收獲》上的一篇,講的是一個家族的逃亡,表達了潰敗的農村向新興的都市逃亡的曆史背景。是一篇頗有新意的作品,不同凡響的敘述中流動著的關於楓楊樹故鄉的記憶、幻想、傳說與所有神秘的氣息。
可以算的上是蘇同早期代表作,可以選上。
餘樺的呢?
方明華翻著今年出版的雜誌,餘樺最初在《延河》上發表的《星星》隻能算是他的處女作,但文筆還比較稚嫩,後期連續發表的《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文學性也不夠強。
既然要選,就要選作者比較好的。
咦?
《十八歲的遠行》這篇竟然也發表了?
方明華看著最新一期的《燕京文學》,一個十八歲的男孩初次出門遠行所經曆的生活片段,寫了成長中的挫折與收獲。
好像是進入《燕京文學》的改稿班以後發表的吧?
比曆史上提前了?
反正自己的到來,這些作家們發表作品的時間線有點亂。
不管這麼多,隻要是好的,就選中!
餘樺、蘇同這兩位先鋒類作家的都有了,還有一位格非的呢?
83年底,在申城召開的《華東—西北地區中青年座談會》上,方明華曾經見過一麵,那時候他還是華東師大的學生。
翻遍了所有雜誌,沒見到格非的發表的。
方明華有點失望,估計還沒寫出來吧?
三人之中,格非年齡最小。
王蒙寫的《蝴蝶》也不錯,意識流,當然方明華不會忘記自己寫的。
《太陽照常升起》和《路邊野餐》兩本。
算一算,大大小小將近十個中短篇,完全可以出一本書。
當然,這些作家們願不願意將自己的出版到國外必須征得對方同意,畢竟版權都在人家手裡。
像王濛、劉索拉、餘樺有過書信來往也知道地址,直接寫信給本人,而莫岩、蘇童等沒有交往,不過不要緊,直接寫信給所發表的刊物編輯部,說明來意轉交給作者本人即可。
整個下午方明華都在寫信中,都是大同小異,先是自報家門,然後簡單介紹自己去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國際作家計劃,在洛杉磯遇到城市之光出版社的負責人,又將作為“垮掉的一代”代表詩人勞倫斯·費林蓋蒂簡單介紹了番。
對方願意出版關於中國作家先鋒類作品的書籍,我選中你寫的XXX篇,如果同意我將郵寄到美國,對方負責出版,所獲得的版稅經過核算扣除個人所得稅後將返還給作家本人,具體由美國芝加哥的萬國圖文電腦出版公司代理。
信中方明華還強調,由於先鋒類在美國也屬於小眾文學,至於就能賣出多少本,獲得多少版稅未知,請伱慎重考慮。
一句話,能不能賺錢,我也不清楚,我隻是作為一名編輯,想把國內好的先鋒作品介紹給美國人而已,你放心,我不收你半毛錢。
用了一天時間,方明華才把這些信寫好,寄了出去,靜等回音。
現在他要考慮的是另一件事,就是劉詞欣已經在《科學文藝》上發表的那篇科幻《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