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站台》: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方明華明白了。
白苗對這種類型的小說有些不看好。
其實都這樣,想當初自己寫的意識流小說不是也不被許多人接受,大有口誅筆伐的架勢。
自己還專門寫了一篇論文介紹意識流小說和某些人打了會嘴仗。
現在呢,包括意識流在內的先鋒小說滿天飛,結果現實類小說反倒成了異類。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這件事得給他講講。
當然光寫信還不行,方明華覺得,自己也得寫一篇新寫實小說表示支持。
寫什麼呢?
就在這個時候,隔壁房間裡突然傳來錄音機放的歌聲。
長長的站台,
漫長的等待
長長的列車,
載著我短暫的愛
《87狂熱》!
這是花城音像出版社發行一張音樂專輯,也是這個夏天最火爆的磁帶。
在《荷東》和《猛士》兩大西方迪斯科舞曲文化產品的影響下,國內音樂人製作出了以翻唱英文原曲並用中文填詞為主的《迪斯科》合輯係列,《站台》《誤會》《彆再等我》等,當然還有一首經典歌曲《路燈下的小姑娘》。
錄音機裡歌曲依舊在唱,緊接著還有人跟著唱。
我的心在等待
永遠在等待
我的心在等待
永遠在等待
狼哭鬼嚎。
好像還聽到餘樺那公鴨子般的聲音。
方明華笑了。
當然他不會過去跟著湊合。
要去也得去戀歌房或者KTV吧?
不過現在還沒出現呢。
看來今天是沒法寫作了,方明華準備出去溜達一圈突然想到一部和站台同名的電影。
賈科長拍的《站台》,講述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汾陽文工團的一群年輕人在社會變革浪潮中由“尋找”到“回歸”的成長故事。
曆史不再是偉人們的,而是那些為夢想、生活奔波的小人物。
這不就是妥妥的新寫實小說嗎?
據說,當年賈科長是根據《站台》這首歌,編劇導演這部電影,這次就根據他的電影寫成小說吧。
方明華也不打算出去逛,門窗緊閉,脫掉上衣褲子,穿上一條大褲衩,坐在電腦邊開始寫起來。
這部電影劇情並不複雜。
汾陽城文工團幾個青年男女,他們敏銳的感受到了新時代變化的氣息,有了新的思想啟蒙,他們以縣城的藝術工作者自居,與周遭老舊的環境和思想開始有了距離。
理想和現實的衝突在幾個年輕人身上是劇烈的,尹瑞娟很現實的拒絕了鐘情她的崔明亮,當了公務員,退出了文藝青年的圈子。
張軍和鐘萍的愛情隨著私人承包後的文工團到處走穴巡演,在顛沛流離中走到了儘頭。
崔明亮回到了故鄉,他和尹瑞娟在一起,過上了無聊平淡的生活。
電影的最後是崔明亮像無數百無聊賴的中年男人那樣躺在座位上酣睡,尹瑞娟抱著孩子哄,水壺發出的尖嘯,仿佛火車的汽笛,撩動著他們曾經的夢想與遠方,最終一切隻在夢裡見。…。。
八十年代是中國變化最劇烈的十年,因為變化的快,人們來不及有思想準備去和過去好好告彆,被投身到茫然的新時代,電影中的汾陽是破敗、貧瘠、保守又無望的,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依靠這裡又無力擺脫。
而自己,回到這個時代,現在已經快到這個時代末尾。
記錄下來吧。
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將電影重新還原成劇本對於方明華來說是輕車熟路,他完全沉浸在寫作中,隔壁的歌聲也慢慢消失,到最後外麵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