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稀飯、饅頭、涼拌黃瓜還有一盤西紅柿炒雞蛋,很簡單。
“談判的事怎麼樣了?”方明華邊吃邊問。
“雙方隻是接觸,還早呢,對方要價太高,還有紅軍一天呆在海南不回來,這事要和他商量才行。”
方明華當然知道這麼熱的天,趙紅軍呆在海口在乾什麼。
還不是為了那個女秘書劉雪肚子的孩子?
現在聽媳婦吐槽,方明華就安慰道:“不著急,慢慢談,反正們也不著急,沒準他們熬不住就會降價。
“是呀誒,給你看首詩。”宋棠棠突然想到什麼,走進臥室從自己背的包包裡拿出一本雜誌遞給方明華。
是《讀者文摘》。
在八十年代,《讀者文摘》《知音》《故事會》《青年文摘》被評為四大雜誌。特彆是《讀者文摘》被稱為“亞洲第一期刊”的美譽,平均月發行量超過200萬冊,打敗國內所有雜誌。
“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是《讀者文摘》辦刊宗旨,在這個沒有互聯網,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告訴讀者外麵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雖然上麵的許多文章在方明華看來明顯帶有“濾鏡”,但確實撫慰了許多年輕人的心靈。
宋棠棠也喜歡看,時不時從報亭裡買上一本消遣。
今天就是最新版的《讀者文摘》。
“看看這期卷首作品。”宋棠棠指著雜誌說道。
是一首詩。
是汪國真的《如果生活不夠慷慨》
如果生活不夠慷慨,
我們也不必回報吝嗇。
何必細細的盤算,
付出和得到的哪個多
“你看看這首詩,明顯是模仿普希金的《假若生活欺騙了你》”宋棠棠說道:
“可是模仿也模仿的夠拙劣的,根本沒有原詩那種深刻的哲理和韻味,搞不清為啥會刊登這樣的詩,而且竟然還是卷首作品!
“所以說,汪國真就是汪國真,成不了普希金。”方明華笑道:“生什麼氣?這首詩,最起碼語句還比較通順,還能給人喝一些雞湯,儘管沒啥營養。”
“怎麼,你也覺得好?”
“不是我覺得好,現在詩壇上開始流行這些.你以為是個詩人都能像海子那樣,寫出“春暖花開,麵朝大海啊?況且,海子現在還在治病,寫不了詩了。”
“哎”宋棠棠歎了口氣,不再說什麼。
“吃飯吧,我去給你再舀碗小米粥。”方明華說完站起來。
夫妻間這種閒聊,也不會有什麼結果,都已經過了為一首詩爭得麵紅耳赤的年齡。
8月7日,方明華突然看到一個消息。
川省作協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周克芹同誌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