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差不多,就欣然接下了代言。
這之後,漢密爾頓又讚助了《鐵甲鋼拳》,男主查理和小男主麥克斯都帶上了漢密爾頓旗下的手表。
當然,既然是一部科幻電影,自然少不了一些科技和電子產品公司的廣告投入。
電腦,手機,耳機等電子產品公司的廣告植入蜂擁而至。
林林總總的廣告植入讚助,都有五百萬美元之多。
並且這些廣告植入商還承諾,如果影片表現良好,還會有獎金。
不光如此,在周邊聯動上,影片還能通過周邊效應收取授權費用,比如查理的同款墨鏡手表,麥克斯的耳機,以及概念版聯名電腦等。
不過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影片在暑期檔能夠火熱。
經過和動物保護組織大戰這件事之後,《鐵甲鋼拳》電影名字已經鬨得全美皆知,讚助商們相信明年夏天影片一定能在暑期檔有一番作為。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小吉伯特是蘋果股東的關係,蘋果想把自己旗下最新款電子產品給植入到影片當中。
但小吉伯特看到實際產品之後,嫌棄設計過於老氣,根本不符合新時代的定位,於是建議蘋果設計新的產品。
畢竟自己是蘋果股東,直接拒絕也不太好。
為了這個事情,蘋果新任總裁還專程來劇組拜訪小吉伯特,小吉伯特還是那句話:“把喬布斯先生請回來,都好談。”
好不容易坐上總裁寶座,雖然公司快破產,但好歹能掙紮一下,怎麼能放棄?
於是雙方不歡而散,蘋果總裁回去就在高層會議上痛斥小吉伯特不顧公司利益,建議董事會發起對小吉伯特股權的收購。
可問題是,現在董事會成員大多都想著要跑路,趕緊脫離蘋果這個泥潭,怎麼還有心情吃下小吉伯特手裡的股份?
蘋果的事情放在一邊,小吉伯特還有後期製作一大堆事情要忙。
之前就說過,特效和模型製作早在影片開拍之前就開始設計製作了,影片拍攝結束之後,工作不過才完成了一半。
這其中,一些難點就是,如何設計一個符合工業美感的機器人,以及避免和市麵上已有的設計過於雷同。
藝術指導瑟琳娜·海菲和美術組,以及工業光魔的模型工程師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
同時兼顧外觀上的可實現性和功能性,還在在某種程度上能表達人類的情感,這是小吉伯特向美術組和工業光魔提出的要求。
他們當然很出色的完成了這些工作,設計的機器人等身模型一個比一個逼真。
除了不能像電影裡靈活自如和高度智能,已經是當前機器人設計的頂峰了。
查爾斯·羅文和凱恩·韋克斯曼兩位製片人看著栩栩如生的二十多個機器人模型,嘖嘖稱奇。
“查爾斯,這些機器人可以做成玩具模型啊!”凱恩·韋克斯曼一下子就想到了影片在周邊上的推廣。
“確實,”查爾斯·羅文表示認同:“如果這部電影大賣,我想在周邊上,不會比《侏羅紀公園》弱多少。
彆的不說,起碼我兒子會想要一套機器人模型。”
兩位製片人開始在心裡盤算著,影片能在周邊上有多大作為,自己的公司又能爭取多少利益。
香瓜工作室和其他小投資方雖然也投資了影片,但他們的收益也隻局限在票房,錄像帶和電視版權,以及周邊的短線收益上。
電影周邊產品這部分,是比錄像帶和電視版權更核心的收入,巨頭們是不會輕易對外分享的。
斯皮爾伯格能拿到百分之五的周邊產品收入,加上片酬,錄像帶和電視版權的收入,就從《侏羅紀公園》上拿走2.5億美元。
但發行方環球影業拿到的收益,是斯皮爾伯格的數倍之多。
關鍵這還不是終點,要知道斯皮爾伯格拿的是短線收益,環球影業可是長線收益。
不管是十年,還是二十年,隻要《侏羅紀公園》還能創造收益,那環球影業就一直有得賺。
實際上,這也是斯皮爾伯格成立夢工廠後,立即被好萊塢巨頭們圍攻的原因之一。
好萊塢巨頭們天然排外,彼此之間有競爭有合作,一旦某個新玩家想要入場,他們又同仇敵愾,一起對付新玩家。
小吉伯特在沒進入好萊塢電影圈之前,也想著像網絡裡寫的那樣,成為超級富豪,掌控傳媒資本,統治好萊塢。
但實際進入,深入了解這個行業之後,小吉伯特才發現自己把一切都想當然了。
裡的人物,作者可以給他們降智。
但現實中,除了少部分人,大多數混好萊塢,很傳媒資本圈子的,一個比一個精明。
重生前的小吉伯特,充其量就是一個喊著各位流量鮮肉小老師的小導演,從來沒接觸過頂層的圈子,對資本遊戲一竅不通。
唯一知道的也就是蘋果市值會漲,微軟思科股票很值錢,亞馬遜穀歌會成立。
具體事件和過程是什麼,他一概不知,一概不了解,所以難免做出在旁人看來傻子一般的投資行為。
因為不了解,所以隻能找熟悉的名字來投資,這才是小吉伯特眼裡最大的保險。
當然,人都是在成長中學習的。
最起碼,現在一路下跌的蘋果股票告訴小吉伯特,他完全可以等史蒂夫·喬布斯回到蘋果之後再來投資。
吸取教訓之後,小吉伯特的投資行動就謹慎了很多。
這些都是電影之外的雜事,回到電影這個領域,小吉伯特還是很有信心的。
連續三部電影的成功,讓小吉伯特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也鍛煉自己自信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