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爾作為《魔戒》的書迷,自從小吉伯特宣布要把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以來,他就不斷組織書迷進行各種抗議活動。
現在媒體討論的焦點讓他很憤怒,因為根本沒抓到重點。
之前媒體討論的都是小吉伯特能不能成功,但現在媒體討論的卻是該不該去中國拍攝,幾乎默認小吉伯特會成功完成《魔戒》的拍攝。
可能是《芝加哥》的誕生,讓媒體對小吉伯特的電影神話信心十足,不認為小吉伯特會在《魔戒》上失手。
也是,《魔戒》三部曲總投資陸續追加到了3.5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一個項目,要是失敗了,哪怕是小吉伯特,估計也會傷筋動骨,緩一陣子。
所以,除非有充足的把握,否則小吉伯特絕對不會冒險啟動如此龐大的一個項目。
基於以上的論點,當《魔戒》真的投入拍攝之後,媒體們反而對這個項目能不能成功不再抱有懷疑的態度。
當然,質疑聲是少不了的,這是無法的避免的。
但焦點已經轉移了,加上有心人的引導,已經扯到文化和政治問題上了。
但媒體風向的轉變,卻讓諾爾這個鐵杆書迷相當的憤怒,這些見風使舵的媒體們,不可信。
所以諾爾還是積極聯絡各地書迷,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
不過當他聽說華納影業的總裁道格·沃爾特被激進的《魔戒》書迷給打了,頓時意識到這種抗議是不可行的。
他雖然抗議,卻不讚同這種激進的抗議方式,容易引起反效果。
所以諾爾後來開了幾次會,決定用溫和的靜坐抗議模式,而不是激烈的遊行示威抗議舉動來表達自己反對《魔戒》改編。
這天,在洛杉磯參加完一個《魔戒》讀書會,商討了一下接下來的抗議活動之後,諾爾回到朋友的家中。
他是紐約人,這次過來洛杉磯,就是組織抗議活動的。
《魔戒》書友會的二號人物,也是諾爾的副手拉塞爾表示,應該采取更激烈的抗議活動,比如把迪士尼現在的負責人羅伯特·艾格也給打一頓。
或者,直接更激進一點,給他一槍子,嘗嘗威力。
但這個激進的方案被諾爾阻止,本來就因為打人事件,華納和迪士尼的媒體在全力炒作,現在《魔戒》書友的形象並不好。
再來一次類似事件,那《魔戒》書友的抗議就從合理變成了無理取鬨,還危害公眾社會安全。
公眾一看,原來《魔戒》書迷居然是這樣一個組織,那還有誰會支持他們的抗議活動?
正是因為兩人的理念不同,所以在剛才的書友會上,兩人產生了爭吵。
《魔戒》書友會內部也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繼續維持激進的抗議手段。另外一派支持諾爾,同意采取溫和的抗議方式。
分歧由此產生,於是今天的書友會不歡而散。
諾爾的朋友托馬斯也是《魔戒》書友會的一員,回來之後,托馬斯對諾爾說道:“諾爾,不知道你看報道了沒有?”
“什麼報道?”諾爾問道。
“聽說《魔戒》劇組的演員,都能熟練使用精靈語言。”托馬斯說道。
“不是吧?”諾爾不相信:“這是一個很難的語言,真的有人會說嗎?”
“真的,報紙上都說了。”托馬斯信誓旦旦的樣子,不由得諾爾不信。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那說明小吉伯特確實是以粉絲的心態來製作這部電影,那說不定質量會不錯。
諾爾甩甩頭,趕緊把這危險的想法給甩出去。
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會有人把《魔戒》改編成電影?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但是當晚上諾爾打開電視看新聞的時候,畫麵突然轉到了安妮·海瑟薇的采訪。電視裡當安妮·海瑟薇說著一種優美的語言時,諾爾震驚了。
他是鐵杆的《魔戒》書迷,也跟著托爾金編寫的語法自學過精靈的語言,所以他一聽就知道,安妮·海瑟薇說的就是精靈語言。
聽說安妮·海瑟薇扮演的是精靈公主亞玟,之前諾爾對這選角那是相當的氣憤,認為安妮·海瑟薇根本不合適。
但是當優美的精靈語言從安妮·海瑟薇口中說出,諾爾的看法改變了。
他自動的把亞玟的形象和安妮·海瑟薇重合,產生了一種安妮·海瑟薇就是亞玟的想法。
諾爾為這種想法感到羞愧,他居然覺得安妮·海瑟薇好美,他應該反對的,他不能淪陷。
可是,安妮·海瑟薇真的很美啊!
這就說明了選角的重要性,小吉伯特要是按照後來的風潮,選一個大胖臉,大厚嘴唇,臟辮醜黑女飾演亞玟,估計效果更轟動。
不過那就不是正麵的轟動了,估計憤怒的《魔戒》書迷連撕碎他的心情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