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安迪·瑟金斯的動作捕捉技術,《魔戒》三部曲有很多特效製作的畫麵。
其中的一項難點就是大小比例的處理,因為影片中人物身高會差很多,最重要的就是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和人類的差彆,主要就是大小比例的不同。
就特效來說,最大的目的就是達到視覺上的真實感。
“好了,基倫,準備排練一次。”小吉伯特指揮道。
在一些畫麵的處理上,攝影主導約翰·施瓦茲曼實驗過攝影角度和演員視線。
為了研究他們該用什麼攝影角度角度和打燈的方法,小吉伯特要求所使用的技巧一定要達到逼真的效果,也要很快的達到這效果,不會讓這些鏡頭露出破綻。
隻要能讓片中人物清楚的演出不同的大小,就能解決大小比例的問題。
在拍攝之前,劇組做了很多的前期測試,比如製造大道具。通過放大道具比例,來達到人物比例縮小的效果。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在拍攝的時候劇組運用了多次運用這樣的方式。
在躍馬旅店拍攝的鏡頭,大小替身的鏡頭,劇組製作了分彆搭建了布景,製造了大小比例不同的效果。
利用視覺錯覺的效果,劇組找了幾種不同的方式試拍,找出合適的拍攝方式。
這樣一來,等到正式拍攝的時候,演員們就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方案去表演,而不用浪費時間。
另外一個難點就是人物同框的問題,伊恩·麥克萊恩有一米八的身高,而伊利亞·伍德有一米六八的身高。
兩人的身高有差距,這個劇組幫了很大的忙。
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伊利亞·伍德和伊恩·麥克萊恩的身高差,在身高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劇組研究了幾種方法。
一種是傳統的技巧,就是利用視覺錯覺。
如果要讓兩個人其中一個人看起來比較小,就讓他離著鏡頭遠一些。離鏡頭近的人看起來比較大,離鏡頭近的人就比較矮小。
不過使用視覺錯覺的前提是,攝影機必須固定不動,鏡頭的運用隻局限上下和左右的搖鏡。
在開拍之前,小吉伯特和攝影指導約翰·施瓦茲曼,和特效工作室的工程師們解釋了自己對鏡頭運用的想法。
“看這裡,我站在這裡,安娜站在那裡。我站在後麵的時候,看起來就和安娜差不多一樣的身材。
如果再往後退,那我看起來就比安娜小。”
約翰·施瓦茲曼試拍之後,對小吉伯特說到:“這樣畫麵會有失衡,我們在布景上必須要精細一些才行。”
小吉伯特表示同意,他繼續說道:“視覺錯覺最大的好處就是,所有元素都出現在鏡頭裡麵,這對我們的拍攝相當有利。”
人類和霍比特人的比例差不多是大約是1比0.75,所以一個人類和鏡頭的距離就要比一個霍比特人遠大約一又三分之一倍。
如果想要甘道夫和佛羅多站在一起,他們離著鏡頭十英尺遠的話,佛羅多就要有一又三分之一倍那麼遠。
對美術和道具組來說,道具和置景是關鍵。
他們需要製造大小不同的道具和布景,按照拍攝要求的大小比例,把場景道具做大或者做小。
就拿袋底洞的內景來說,同樣一個布景,美術組做了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隻是大小比例不同。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伊利亞·伍德使用的是正常比例大小的袋底洞,而伊恩·麥克萊恩使用的則是縮小比例的袋底洞屋子。
小比例的布景就好像潛水艇內部,劇組拍攝的時候,每天都擠在狹窄的空間內。
道具也是一樣的,小比例的布景裡,所有的道具都是等比例的縮小。所以就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愛的小桌子,椅子,壁爐等。
袋底洞每一本書每一張羊皮紙和每一個道具,都要做成兩種比例,適應不同比例大小的袋底洞。
就連甘道夫的馬車,也是兩種不同比例大小的馬車。
在拍攝的時候,就把馬車上的座位分成兩半,好讓甘道夫和佛羅多感覺像是肩並肩坐在一起一樣。
但其實伊利亞·伍德在表演的時候,距離甘道夫的後方有一段的距離。
隻要做這種安排,就能製造大小不同的錯覺。
類似的方式使用的還有很多,在正式拍攝之前,劇組做了大量的試拍工作,然後才運用到正式的拍攝當中去。
做這些工作,就是要營造出一種真實的感覺。
而好萊塢同行們對待工作認真的態度,研究拍攝手法時那專業程度,都讓這些在劇組學習的中國同行們大開眼界。
同時中國同行們發現,小吉伯特在劇組並不是獨斷專行,很積極的聽取手下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