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變化無常(2 / 2)

就算真的搞出來了,如果票房不好,觀眾立馬對這個題材失去信任。

所以我們務實一點,要等待合適的時機。”

“什麼合適的時機?”郭凡問道。

“等待我們真正強大

起來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是你拍攝科幻片的時機。”劉驥說道。

郭凡懂了,以前他就聽人說過,電影是一個國家的鏡子,能充分反映這個國家精神文明狀態,還有其綜合國力。

在八十九十年代,內地導演隻能拍一些窮苦地區老百姓的人類劣根性,去國外拿獎,哄老外開心。

後來電影市場商業化了,好萊塢大片入侵,觀眾看花了眼睛。突然間一部《臥虎藏龍》不僅獲得票房上的成功,還拿獎了,瞬間掀起古裝大片浪潮。

這股浪潮如今正值巔峰,各個導演都想嘗試一下,其本事還是想拍出來哄老外開心,因為內地觀眾看過多部類似影片後已經失去了興趣。

《無極》的撲街,就證明了這一點。

更絕的是,《無極》電影的男一男二居然是張東健和真田廣之,而港星霆鋒謝居然是男三號,充分體現了什麼叫華人在外麵就是三等公民的認知。

而這個事情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不自信,而這種不自信往往有深層次的原因。

因為不自信,做什麼都要想著人家老外的看法,這就是如今華語電影的大環境。要不怎麼出國溜一圈的明星,回來立馬就成為國際巨星,咖位上升不止一個檔次。

就和海歸留洋是一樣的,都認為國外回來的好,就是不自信的體現。

當然,這是時候很多方麵確實是國外的好,這是客觀事實。

郭凡不會想這麼深刻的問題,他想的是,如果小吉伯特是中國人,他是否能給華語電影帶來一絲變化?

郭凡不知道的是,小吉伯特曾經還真是,隻不過他並沒有帶來改變,沒那個能力。

如今有那個能力了,但卻已經是根正苗紅的好萊塢大導演,拯救和改變華語電影這種事情和他沒多大關係。

要說有關係的,估計也影響了郭凡的人生軌跡,還給華語娛樂圈造成了不小的震蕩。

跟著《藝伎回憶錄》一起上映的,還有新線影業發行的《怪獸婆婆》,這部影片首周取得了2930.6萬美元票房,輕鬆碾壓《藝伎回憶錄》。

不過兩部影片排片也不一樣,在首周過後,《藝伎回憶錄》上映影院數量隻有三百多家,被爆砍。

沒有辦法,院線是最現實的,票房不好被砍影院數量也屬於正常情況。

等到五月中旬,夢工廠出品,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世界之戰》上映。

影片事先宣傳的時候,得到了媒體影評人的交口稱讚,說這是斯皮爾伯格繼《侏羅紀公園》後又一部頗具野心的大作。

但觀眾似乎對這部電影不太買賬,口碑褒貶不一,虎頭蛇尾的結局也讓觀眾失望。

雖然影片首周拿下6443.8萬美元的票房,成為周票房冠軍,但票房曲線不太健康。到工作日,票房的下滑幅度到了百分之五十。

在這個首周越來越重要的暑期檔,一部商業大製作首周票房往往能占據影片總體票房的三分之一以上。

按這個數據計算,《世界之戰》北美票房估計也就1.8到2億美元左右,想要通過票房回本,得指望海外票房。

而這類型的影片,也不像《星球大戰》係列那樣,周邊產品也沒什麼指望,得通過版權才能獲得收益。

簡單來說,《世界之戰》雖然不會賠錢,但想要通過它來拯救夢工廠的窘境,怕是有點困難。

電影界反複論述的一個公認的道理,那就是一旦一個電影公司靠一部電影來拯救,通常這個電影公司也就沒有拯救的必要了。

很顯然,在各大巨頭的圍攻下,夢工廠迎來了自己的終點。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夢工廠就會解體。

另外一個事實就是,好萊塢一眾電影公司高層突然發現,斯皮爾伯格的魔法失效了。

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超級大導演,似乎迎來了導演生涯的末期,執導的電影一部不如一部。

人都有會老的時候,斯皮爾伯格也不例外,在《世界之戰》首周過後,《紐約時報》就以一個時代的結束為標題,詳細回顧了斯皮爾伯格的導演生涯。

這像是給斯皮爾伯格蓋棺定論,上墓誌銘一樣,隻不過斯皮爾伯格不一定樂意。

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不行了,尤其是斯皮爾伯格這樣心高氣傲的人,他一定還會證明自己。

他認為,自己仍然是全好萊塢最好的導演之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