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小吉伯特全家人在香瓜莊園一起過了一個盛大的節日。
幾個島國女人也趕回來,這是最齊全的一次聖誕節,大家聚在一起過。
作為一家之主的小吉伯特帶著大家做了祝福和禱告,然後分了烤火雞。
其實火雞肉比起雞鴨鵝等傳統家禽類動物,並沒有那麼好吃。在中國很多農村家庭養火雞,目的是為了驅趕猛禽,保護其他家禽,而不是為了吃。
而關於聖誕節吃火雞的說法還有一番故事,傳說十六世紀的英國,有一個國王叫亨利八世,他因為一場狩獵活動而對火雞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在一次狩獵的時候,亨利八世發現有一隻火雞居然敢反抗。
於是亨利八世把這隻勇敢的火雞給帶回了王宮,為了獎勵它的勇敢,亨利八世親自烹飪了這隻火雞。
至於為什麼十六世紀的英國會有火雞這種事情,隻能說故事畢竟經過藝術化的加工。而且那時候已經大航海了,火雞來到歐洲也不是什麼奇怪的問題。
巧合的是,感恩節的大餐也是火雞。而感恩節吃火雞的緣故是十七世紀一夥殖民者從歐洲來到北美洲大陸,處於饑寒交迫之中。
這時候突然來了一群火雞,這群殖民者把這群火雞給烤了飽餐一頓。後來為了感謝和紀念,有了感恩節,火雞也成為感恩節的大餐。
不同習俗文化的人乍一聽這個故事很詫異,這是不是有點恩將仇報的感覺。
而從這兩個民俗故事中也能了解西方社會的核心觀點,那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某個名人說的好,要成為解決問題的人,而不要成為問題的一部分。
雖然這個名人說的很對,確實反應了西方社會的本質,但他還是被噴爛了。
晚餐結束後,孩子們在碩大的聖誕樹麵前開心的拆著禮物。
主持整個宴會的卡梅隆·迪亞茲炫耀道:“這棵聖誕樹我可是提前預定的,專門從加拿大拉過來的。”
小吉伯特表示認可,不過還是表達疑問:“不錯是不錯,但為什麼你要在聖誕樹上掛兩個大紅燈籠?感覺很驚悚。”
“這叫東西結合,我聽說中國人過年都要掛燈籠還要貼對聯。”卡梅隆·迪亞茲使喚小吉伯特:“你幫幫忙,把對聯貼上去,我專門找人寫的。”
小吉伯特貼上對聯,下來一看還是中文的,笑著說道:“我還以為會寫英文。”
娜奧米·沃茨笑道:“中文的多有意境,我最近在學中文,說的不如你好。”
自從小吉伯特決定之後,接戲量減少的娜奧米·沃茨和卡梅隆·迪亞茲都開始為退路做準備,學中文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就中文情況來說,幾個孩子反而要比媽媽們學得要好,可能是小孩子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原因。
掛了對聯,看孩子去睡覺之後,幾個女人圍著小吉伯特在客廳聊天。
酒井法子作為幾個島國女人裡的帶頭老大,率先說道:“其實,我們也可以去島國,那裡也不錯。”
伊萬卡表示不妥:“法子,島國深受美國的影響。如果我們失敗了,去島國不安全,隻有去中國。”
“是啊,再說了,我們一定不會失敗的,我相信你小吉伯特。”斯嘉從來都是信心滿滿。
小吉伯特讓一眾女人放心:“不用擔心,我們不會有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