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叫門天子的殺傷力!
大明能征善戰的大將眾多,被評為戰神也有幾人。
然而一眾將星,卻被兩位赫赫有名的大明戰神掩蓋了光芒。
一個是靖難之役中的李景隆。
另一位就是有著諸多稱號的大明戰神朱祁鎮,有著‘瓦剌留學生’,‘叫門天子’的稱號。
公元1425年,宣宗朱瞻基去世,年僅八歲的太子朱祁鎮登基,改元為正統元年。
老朱和朱棣聽到這裡,頓感不妙。
八歲的天子,能乾什麼!
小學還沒畢業,無法處理政務。
很有可能淪為傀儡皇帝。
開始腦補,權臣當道,提著朱祁鎮滿臉猙獰的說道:“陛下,你應該這樣做”
朱祁鎮不從,一巴掌扇在地上。
“皇上,擺正自己的位置,現在你就是一個大印,做好自己的工作,蓋好大印就行,其他少管!”
晃了晃腦袋,將畫麵甩飛。
老朱臉色陰沉:“好膽,咱倒要看看,誰敢玩弄咱的後代!”
朱棣雙拳緊握,蘊含的威力趙匡胤都為之側目:“算下來,我兒的孫子,就是我的曾孫,誰敢欺負我的曾孫,朕饒不了他!”
始皇眉頭緊皺,想到了胡亥和趙高。
更是想到了指鹿為馬。
暗歎估計權臣當道,說不定會上演大明版本的指鹿為馬。
楊廣皺眉,想到曆史上,自己兩個孫子,一個代王楊侑成為李淵傀儡,一個越王楊侗成為王世充的傀儡,猜測朱祁鎮估計成為誰的傀儡。
趙匡胤眉頭緊皺,八歲都能當皇帝,我兒都二十幾歲,竟然沒當皇帝,一定是趙光義乾的,什麼老死病死,就是自己最疼愛的弟弟趙光義弄死了自己。
天子年幼,還無法接管朝政。
大臣請求張氏垂簾聽政,張氏說:“不要破壞祖宗之法。隻須將一切不急的事務全部廢止,時時勉勵皇帝向前人學習,並委任得力的輔佐大臣就可以了。”
雖然沒有垂簾聽政,不過政事基本上還是由其奶奶太皇太後張氏身上。
此時的朱祁鎮,在家人與大臣的輔助下,專心於學習與修養。
張氏雖然把持朝政,卻從不讓內戚乾政,她的弟弟張升雖聰慧,但是張氏卻從不讓他乾預朝政。
在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大臣的輔佐下,將大明王朝的發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張氏一生為明王朝鞠躬儘瘁,直到生命的最後仍然是心係朝中局勢,在朝臣的彙報中離世。
掌權期間,她極力鏟除對大明有威脅的因素,努力穩固明王朝,走完了她所不平凡的一生。
正統8年,張太後駕崩,年僅16歲的朱祁鎮在文武百官的勸告下,開始正式接觸管理朝政。
老朱和朱棣聽到這裡,明顯愣了一下。
跟想象中的不一樣,雖然朱祁鎮這時候沒掌權。…。。
但是朝廷穩定,大明還在發展。
始皇聽到這裡,想著要不要挑選一個張氏這樣的皇後。
自己要是崩了,說不定皇後發威,讓大秦依然穩固發展。
哪怕兒子都廢了,也可以從孫子中,挑選合格的繼承人。
老楊想著兩個蕭皇後,或許應該讓朕的皇後,鍛煉一下如何處理政務,千年之後說不定又是一場佳話。
老趙想著,要不要給自己或者給兒子,找一個張氏這樣的媳婦。
老朱雙眼放光:“咱還以為又是一個武則天呢,沒想到咱這孫媳張氏為大明鞠躬儘瘁,老四,你回去給咱好好賞賜這個孫媳!”
朱棣臉色緩和不少:“父皇放心,以後張氏可以在大明橫著走,朕罩著她!”
“不過,我怎麼聽著有點迷糊了,朱祁鎮接管朝政,沒有成為傀儡啊。”
“總不能是朱祁鎮的原因吧,我這一脈,都是乾大事的人!”
朱明非常讚同:“說的不錯,馬上就會乾大事!”
少年天子掌握大權,充滿了乾勁,迫切想要建功立業。
在三位輔政大臣期間,大明發動了三次北伐戰爭,皆以勝利告終。
朱祁鎮自信滿滿決心追隨曾祖先的腳步,也征戰一次異族。
讓異族跪在自己麵前唱征服。
說到朱祁鎮,就不得不說一個人,大太監王振。
朱祁鎮除了學習之外,還常常與太監玩耍。
一個叫王振的太監,深得朱祁鎮的歡心。
繼位之後,王振因受到朱祁鎮的寵信而迅速升職,很快就被提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與掌握票擬權的閣臣互相製衡。
王振起初不露聲色,並與“三楊”為首的輔政大臣關係還算融洽。
太皇太後張氏也注意裁抑王振,曾在正統二年召見“三楊”及張輔、胡濙,要求朱祁鎮聽他們的話,一切事務必須五人讚成才可施行,隨後王振進入,太後即以宦官“禍人家國”為由要賜死他,朱祁鎮跪地為之求情,王振才免於一死。
還有一次,
太後派王振到內閣詢問一項政務,楊士奇還沒票擬,王振就先做出決定,楊士奇三日不出,以示抗議,太後也鞭撻王振,讓他向楊士奇謝罪,並警告如再犯就殺無赦。
張氏還在的時候,時常敲打王振。
王振見到張氏,如同老鼠見到貓,不敢有一絲想法。
太皇太後張氏去世,三楊中的楊榮已在兩年前去世,另外兩楊年事已高。
從此無人可以繼續壓製王振。
朱祁鎮至此完全乾綱獨斷,而其所親信的宦官王振的聲勢也如日中天,這從他在奉天殿落成宴會上破例出席並自比周公就可以看出。
老朱和朱棣皺眉,感覺事情有點不太妙。
始皇知道太監,屬於宦官,馬上想到了趙高:“哼,看來又是一個趙高!”
老楊皺眉:“這種身體殘缺之人,往往性格有缺陷,沒有權利還好,一旦掌權,容易出事情。”…。。
趙匡胤在心裡已經給太監定位。
老朱忍不住說道:“一個太監,還能有這麼大的權力,土豆侯都沒這麼威風。”
朱棣附和:“這太監,心有點野。”
朱明吐槽:“那我和太監比,老朱看來我得去伱們那邊威風威風。”
老朱急忙搖頭:“口誤口誤,你踏麼在大明跟螃蟹似得,朕在皇宮看見你都繞路,你比他威風多了!”
明朝自視為天朝上國,對前來朝拜進貢的使臣,不論貢品的好壞和數量,朝廷都會豐厚回賜。
在朱祁鎮當政的正統年間,瓦剌經常以朝貢為名,派人前往大明騙取朝廷的豐厚賞賜。
更有一次,瓦剌部落曾一次派出三千人前來進貢。
然而,當大太監王震掌握朝政後,不滿瓦剌部落的行為,下令減少賞賜。
這個舉動給了瓦剌部落南下入侵的借口。
在場五皇同時疑惑,難道自己之前全部想錯了。
這件事,看上去沒有做錯,彆說減少賞賜,放在自己身上,直接打回去。
什麼天朝上國,那都是虛的,對待異族就不能客氣。
怎麼看,這也算是一個功勞。
幾人默不出聲,繼續觀看。
正統十四年七月,瓦剌也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入侵。
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攻擊遼東;
西路派彆將進攻甘州;
中路為進攻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阿敕知院所統率,直接攻擊宣府和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率進攻大同。
朱祁鎮感覺機會來臨,自己可以秀一秀肌肉。
在王振的慫恿下,朱祁鎮於正統十四年決定親征瓦剌。
文武百官皆力勸反對,但在王振的慫恿下,朱祁鎮仍堅持出征。
臨行前,朱祁鎮任命異母弟朱祁鈺留守京城,自己則帶領五十萬大軍出征。
老朱眼神一亮:“不錯不錯,異族異族敢搞事情,必須揍它,打得過要打,打不過也要打!”
朱棣臉色大緩:“不管如何,敢禦駕親征,比大宋強多了,大宋的話,估計要求和,或者送錢了。”
趙匡胤血壓瞬間飆升:“回去後,我就立下規矩,以後誰敢送錢求和,就是賣國!”
始皇點點頭:“不管怎麼說,敢禦駕親征,勇氣可嘉,希望彆是一個趙括就行!”
老楊覺得不錯:“自己為主帥,找一個經驗老道的大將為副帥,到時候副帥負責指揮,功勞名聲還是自己的,感覺還可以,難道找了一個趙括來指揮?”
朱祁鎮出兵不太順利,在大同停留時,連綿不絕的大雨摧毀了糧草供應,屍橫遍野。
加上明軍在大同打了個敗仗。
朱祁鎮有點慫了,覺得自己應該回去多學幾年,於是打算退兵返回。
大同參將郭登通過學士曹鼐等建議繞道南麵的紫荊關入京,可以說是非常安全的路線。?不用擔心出現什麼問題。…。。
王振不願意了,他想帶著朱祁鎮去自己家鄉蔚州的故居,那多有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