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冰釋前嫌(2 / 2)

“不是他。”阿禧瞧她眼神,知她所想,勉強從喉中擠出幾字,一向清朗的聲音,破啞得如張案幾被壓在地板上用力地磋磨。

蘇容若心想也是:他一個國公府公子,即使心裡認可,公開談法的平等不是打自己耳光?再說他向來低調,幫她對付穆那衝也繞著圈子行動,又怎會去掀起這直指王法的滔天巨浪?

隔壁有人嗬嗬笑道:“原來李兄也聽說了,聽說此話原是南山書院辯論課上童生問起,先生久未有答,這便一傳十,十傳百,引起熱議的。”

南山書院,名列四公子之首的謝氏嫡長子謝長風所創,學生不論出生,全以考核辯論成績錄取。入學後必須隱去家世,統一衣著,飲食和住宿。

課程除了六藝,政務史學,山川地理,算術工程,還有格物思辯。也因為此,謝長風被士林視為表率,南山書院也才清名滿天下。

便是蘇容若的小堂兄,也將謝長風作為偶像,說長大不想當官,要如南山先生那般辦學授業。

謝長風竟在這等級森嚴的國度,創立了一個似乎人人平等的地方,在皇權威儀之下教導學生獨立自由地思考,膽子極大,思想極開明。

在那樣的地方,學生問出這樣的問題,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隻是。

果然是巧合?真的是巧合?怎他娘的如此巧合?蘇容若扶扶額頭,深吸口氣,沉聲問道:“你倆可和彆人談過?”

阿禧搖頭:“除了至親好友,未曾和彆人說過。”沉吟片刻:“背後定有推手,否則,一個童生的問題,如何會鬨得滿城風雨?”

“富過的要複古,正富的想維持現狀,窮人才會鬨革命,千古不變的道理,這後麵的人,應當不是三公四族這些既得利益者。”蘇容若推測。

阿禧也摸著下巴沉思:“如此,誰在推波助瀾?能造成這等聲勢的,除了四大家族,便隻有南山和雲起兩位先生。”

阿諾表示懷疑:“南山先生不拘於禮,雖設格物思辨的課程,卻一向止於清談,雲起先生更是專心修書,超然於時事之外,他兩位,不會把士林攪成一池渾水。”

他們這廂未討論出結果,隔壁再傳來人語:“自古以來,人有尊卑,物有優劣,王法當隨天意,有彆有序,若內外相同,上下一致,天下豈非大亂?”

隨及遭到彆人否定:“寧兄此言差矣。上下有彆是序,人人平等便非序?聖人言,人之初性本善,外表雖異,本性卻同,既本性相同,便可同沐德化,共受禮教。王法,當一視同人也。”

蘇容若聽得頭大,壓低嗓子:“管他是巧合還是人為,風波已起,你我無力平息,且由他去。要緊的是得趕緊放走那人,燙手山芋久留不好,萬不能讓這把火燒到我們和西門府。”

阿禧和阿諾目光一對,不約而同地點頭表示讚成,幾人低聲商量一番,以最快的速度,打包,結帳,離開。

匆忙中不曾注意,包廂右側房間的窗戶,被悄無聲息地打開。

——————

注: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魏晉時傑出的思想家,詩人和音樂家。曾官至曹魏中散大夫,故後世又稱嵇中散。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反對世俗規範,主張順應自然法則,保全人的天性,在當時有極高的聲望及號召力。後因權臣司馬昭的忌憚被殺。史記嵇康“性烈而才俊”,臨刑前,三千太學生上書請以為師,未得許。而他,從容彈奏廣陵散,終成千古之絕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