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流杯亭 1(1 / 2)

南國深秋,天光朗晴,靖北王立在鳳凰嶺山頂的流杯亭,極目遠眺,峰巒疊嶂,層林儘染,大江如帶,波光灩瀲。

麵對這片曾經上演了一幕幕存亡興衰,英雄美人,正與邪,榮光與悲傷等劇情的壯麗江山,不由得無限感慨。

此時的他不曾想到,此山此亭,會因他而流傳千古,後世不斷地有人到這裡憑吊,幽思懷古,追憶絕代賢王和他的謀士首會。

而他居住的簡園,亦如漢宣帝與許平君的南園那般,成為無數才子詩中淒美愛情的象征,為紀念和悲詠他微時愛侶,過早芳魂杳逝的蘇氏。

為表示尊重,他特意深衣束發,以漢人的打扮來見謝東亭,麵對救命恩人,他深深地拜下:“赫連迦堯見過先生。”

謝東亭注視著佳木秀林映襯下的男子,眼眶微濕:總算沒有全然辜負先太子所托,靖北王健康英武,神采飛揚,但,這幾年自己走遍大江南北,也沒能找到西門公子的蹤跡。

靖北王道:“迦堯性子莽撞,從小喜歡舞刀弄槍,大兄生前曾多次對我提及先生喜居水湄山間,淡泊高遠,如今卻被我累得千裡奔波,實是慚愧。”

“慚愧的是老夫,先太子將你等相托,西門公子卻至今杳無音信。”謝東亭謙遜地還禮,遺憾地歎息。

眼看著納什備好坐墊,取出紅泥小火爐和茶具開始煮水,感慨道:“早聽聞鳳凰嶺景色秀美,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虛傳,殿下選的好地方。”

靖北王微笑回複:“南國山水秀麗,風光絕好處甚多,我卻最喜此地。”在這裡,他與愛侶情定三生,在這裡,他與南山先生解仇言和。

每過兩月,他都會偕妻來此處看風景,並到南山先生墳前拜謁上香。

有條不紊地將茶葉放入陶壺,煮水,清洗,衝茶,倒水,再將微熱的空杯遞給對座長者:“此地溪深泉清,水質香冽,釀酒煮茶皆是一絕,先生請聞。”

謝東亭微笑接過,在鼻底輕輕一嗅:“香冷卻清奇,果然不同凡響。”眼前閃過王氏端麗的笑容,典雅的意態,她,也曾這般恭敬地為他獻茶。

秀外慧中的女子,審時度勢,修德積善,六載祭父母,萬金撫孤寡,高門世家的郎君紛紛登門求親,她卻到他的座下求教。

洛京顯貴望族的老一輩,誰不知道他與洛京四公子,特彆是先太子的交情深厚?

那一番求教,無有一字提到靖北王,但玲瓏之心不需言,盟約就此達成,有琅琊王氏相助,先太子的遺願,豈有不得實現之理?

他緩緩地放下杯盞,眼神悠遠傷感:“過去,每次與太子殿下觀摩王七郎潑墨,也總有這樣的好茶喝。”

“先生與七郎皆是心性高潔之人。”靖北王的笑中說不出的悲慟:大兄與他們意趣相投,心向物外,誌在林泉,卻最終,他,不該生在宮庭那名利場。

“琅琊王氏乃華夏首望,幾百年來冠冕不絕,風華絕世,過去兩年,我以訪賢探聖為名,尋找西門公子蹤跡,不僅沒有找到他,亦不曾遇上王七郎。”謝東亭順著話語,便將王氏讚歎一番。

阿禧究竟在何處?靖北王直覺好兄弟在西北,但那裡兵鋒雄健,西門康,承王,拓跋宏等悍將屯兵近四十萬,他和部下如何在夾縫中生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