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曆史科普 1870燒望海樓事件(1 / 2)

本篇科普取自於百度百科,並非嚴謹曆史考據,如有錯漏之處,希望曆史學家和考據黨自己開書詳細描述。

事件起因:

清同治八年(1869年),天津法國傳教士在繁華的三岔河口地區建造教堂,拆除了有名的宗教活動場所崇禧觀和望海樓及附近一帶的民房店鋪,使許多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望海樓教堂建成以後,法國傳教士網羅了一批地痞惡霸、流氓無賴為教徒,為非作歹,欺壓百姓。

事件經過:

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端午前後,天津法國天主教仁慈堂所收養的中國幼孩因病毒流行,突然大批死亡,先後達數十人,葬於河東荒野。

其中有一棺二、三屍者,有屍身無目、胸腹洞開、失去臟器者。因乘夜掩埋,草率行事,屍體暴露,鷹啄狗刨,慘不忍睹。“五月初六日河東叢家有為狗所發者,一棺二屍,天津鎮中營遊擊左寶貴等曾經目睹。

死人皆由內先腐,此獨由外先腐,胸腹皆爛,腸肚外露。五月初八日鄉民拿獲用藥迷拐幼童之匪犯三人,其中一人為法國天主堂教徒,被天主堂經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要去。

當時民情洶洶,既疑法國教堂虐殺兒童,複疑迷拐幼童之事與其有關。天津道府官員迫於民眾壓力,隻好將另外二名拐犯張拴、郭拐迅速審結正法,並宣稱崇厚要去之人並非拐犯,以解眾疑。

自此人心稍安,浮議漸息,而百姓仍疑拐犯係天主堂指使,縣官不敢深究,且以河東前葬幼孩多棺,終覺懷疑莫釋。

之後天津不斷發生迷拐兒童事件,被捕案犯供稱係受教堂指使,一時民情激憤,輿論大嘩。五月二十三日(6月21日),天津知縣劉傑同拐犯到望海樓教堂對質,教堂門前聚集的民眾與教徒發生衝突。

法國駐津領事豐大業到場向劉傑開槍,打傷其隨從,激起了天津民眾極大憤慨,致使天津全城鼎沸,引發了“火燒望海樓“教案這場大規模的中國民眾自發地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鬥爭。

事情具體經過:

五月二十日,複有鄉民抓住了一名叫武蘭珍的人,作為拐犯送至官府,到堂後供認:“伊係趙州寧晉人,幫人拉纖來津。有教民王三將伊誘入堂中,付伊藥包,令其出外迷男女。前在穆莊子拐得行路一人,曾得洋銀五元。”

並供稱:“王三係天津口音,臉上有白麻。有天津人開藥店教民王三,且麵上果有白麻。則迷藥之得自王三,似非虛捏。”

此供於被獲之時,他已告知鄉民,因此剛經送案,而城鄉四境早已哄傳天主堂真有用藥迷人之事。天津知縣劉傑審得此供,感到左右為難:事涉教堂,勢難窮追到底;而消息走漏,民情洶洶,又勢難置之不問。

於是,拿著供單去見知府張光藻,請示辦理之法。張光藻以為事關教堂,如何辦理應由崇厚決定。崇厚亦以為社會壓力太大,勢難不為查辦,遂令天津道周家勳往見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請其將教民王三送案質對。該領事同意查問有無此人。

不料豐大業中途變卦。次日晨,崇厚令劉傑前往詢問時,被豐大業嗬斥而回。崇厚隻得親自往見豐大業。豐大業初推不管,繼乃令天主堂主持人謝福音查問。

謝福音將王三密匿堂內,詭稱堂中並無此人。崇厚等無奈,隻好放下王三不管,僅商定於五月二十三日(6月21日)巳時由天津道員周家勳率同府、縣官員,帶犯赴教堂指認門徑。

結果,堂內並無柵欄、天棚,與供情不符。天津地方官感到此案已無法再查下去,遂帶犯赴三口通商大臣衙門,與崇厚“議以不了為了,即可完案”,“擬即出示曉諭,並將武蘭珍先行正法”。

天津地方官員離開之後,仍有不少人在天主堂門外圍觀,見教民出入,齊聲喝好譏誚。堂內雜役出扭一人發辮毆打。於是,雙方發生爭鬥。

法國天主堂離三口通商衙門甚近。謝福音派人告知崇厚,崇厚當即令兩巡捕前去彈壓。巡捕到後,眾人均已斂手。這時,忽有堂內人出來,嗬斥巡捕“因何不將閒人拿去”。

巡捕回稱:“彼不鬨事,何用拿他?”豐大業聞聲而出,持鞭將巡捕亂打,口稱“爾宮保教爾領許多兵來此攪我,我定不依”等語。兩巡捕跑回告知崇厚,崇厚複令一名軍官前往。豐大業帶著秘書西蒙,各執利刃洋槍,揪住這名軍官的發辮,一同去三口通商大臣衙門,腳踹儀門而入,一見崇厚即放一槍。

崇厚逃向內室,豐大業即將屋內器具砸毀。經眾巡捕將豐大業勸住,崇厚複出相見。豐大業又放一槍,大肆咆哮,口稱“爾百姓在天主堂門外滋鬨,因何不親往彈壓?我定與爾不依”等語。崇厚向其周旋,他竟不理,怒氣衝衝,手持刀槍而出。

其時,紛傳在三口通商大臣衙門門前與法國人開仗,各水會鳴鑼聚眾,前往救援。人們滿麵怒容,手執刀槍,齊集三口通商大臣衙門門外。而各處仍在鳴鑼,水會會眾塞滿街巷,從四麵八方如潮水般向這裡湧來。

崇厚怕亂中出事,勸豐大業不要此時出去。豐大業更怒,說:“爾怕百姓,我不怕爾中國百姓!”於是走出,崇厚隻好派兩名軍官護送其回天主堂。兩旁民眾執刀怒視,卻不敢動手,且紛紛後移,給豐大業讓出通道,令其通行。豐大業行至浮橋,與天津知縣劉傑迎麵相遇。劉傑勸其暫回三口通商衙門。

豐大業突然向劉傑開槍,打傷跟丁高升。於是,人們的憤怒再也無法忍耐,如潮水決堤般迸發出來,一齊動手將豐大業、西蒙打死,隨即奔往天主堂、仁慈堂及法商開辦的富昌洋行,拆毀焚燒。

事後查明,紛亂之中遇害者有20名外國人(10名修女、2名神父、豐大業、西蒙、剛從法國來的法國駐BJ公使館專員多瑪三及其新婚妻子、法國商人夏瑪桑及其妻子,以及一名叫普羅特波波夫的俄國商人及其妻子)和30多名中國信徒,多數房屋被燒毀。

另從天主堂救出中國人10名,從仁慈堂救出中國人150名,在天主堂內搜獲拐匪教民王三,在教堂門前抓獲拐犯教民安三。

——以上為百度百科記錄,事情起因經過記錄較為詳細,另提供公眾號自媒體版本的描述版本。

望海樓與育嬰堂

1858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大清國和法國簽署了《中法天津條約》。這個條約約定了和傳教有關的兩個條款,一是法國人有權進入中國內地傳教,二是法國人在中國犯罪都由法國領事逮捕和審判。

條約簽訂後,法國傳教士便紛紛進入中國傳教,還在位於今天TJ市HB區獅子林街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哥德式的教堂,這棟教堂就叫“望海樓”。

在清末時代的天津,有不少窮人會因為生下孩子後生養不起,便將嬰兒丟棄,尤其是女嬰被丟棄於鬨市或拋擲於荒野都十分常見。而目睹這種現象的法國神父和修女就辦了一所育嬰堂,專門收養這些棄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