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基本設施?卑職不明白,請長官訓示。”
田永哲畢恭畢敬的說道。
“廁所,澡堂,運動場,醫務室和圖書室。”
通過這些天的考察,對開墾工人生活工作環境有了基本了解的李毅安,已經明白了如何改善工人們的生活環境,說道:
“廁所不是現在的那種旱廁,應該是帶有化糞池的,可以避免蠅蟲聚集的廁所,至於運動場,就是讓工人們有個踢球、活動的地方,至於醫務室,這個很重要,要儘量保證每個墾殖點都有一個醫務員,發個藥、包紮著外傷什麼的,要做到在營地內處理……”
一一道出自己的想法之後,李毅安又補充道。
“這裡麵,圖書室可以是移動的,每隔一段時間,與彆的墾殖點進行交流,可以把圖書室和工人的掃盲結合在一起。”
總之,儘可能的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吧!
畢竟,眼下自己也隻能做這些事情!
在接下來的幾天之中,李毅安的足跡踏遍了整個墾區,發展工業重要,但是農業同樣也很重要,他一邊思索著,怎麼改善移民們的生活環境,一邊還要親自參加勞動,甚至還特意和種植園的工人們一起種下了油棕與甘蔗,當然,這一幕肯定被隨行的攝影師拍攝了下來,將來也是會作為新聞電影播放的。
“甘蔗種植園和油棕種植園,一定要控製好比例,要維持在合適的比例內,既要保證以甘蔗養油棕,也要保證油棕的種植麵積,這一點,墾務處一定要注意。”
在離開了一個甘蔗種植園後,李毅安對田永哲吩咐道。
其實,在對北婆羅洲甚至整個婆羅洲進行產業規劃,從國內引進大量移民的同時,李毅安就知道其中肯定要麵對一個問題,就是移民的安置。
準確的來說,就是移民們的吃飯問題。
一開始的時候,婆羅洲肯定沒有那麼多工廠安置那麼多移民,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到工廠工作,尤其是那些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的移民。所以,開墾開辟種植園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份工作的技術要求低,對文化程度沒有任何要求。但是,問題也就來了,無論種植油棕或者劍麻,都有一個成長周期,這個周期少則幾年,多則十年。
在成熟的過程中,總不能讓幾百萬人坐吃山空,養著他們吧。那是幾百萬張要吃飯的嘴,每個月僅僅隻是吃飯,就需要幾千萬元,哪怕是可以用工業利潤補貼,但也不能長期這樣,畢竟,工業利潤是要擴大生產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業養業,在所有的經濟作物中,甘蔗是成熟期最快的,在熱帶地區一般是6個月左右,甘蔗可以用來製取蔗糖,蔗糖剩下的糖蜜可以用來製造朗姆酒。
雖然蔗糖業並不在未來婆羅洲的產業規劃中,但是在早期規劃裡甘蔗種植園和蔗糖業卻是不可欠缺的,畢竟,操作得當的話,依靠蔗糖業完全可以養活幾百萬墾殖工人。
而且戰後歐美市場對蔗糖的需求量也會日益增加,因為戰爭對東南亞等地蔗糖業的重創,導致這個缺口還是很大的,在未來的幾年中,蔗糖業的利潤也是很可觀。
“卑職明白,現在處裡的專家正在進行核算,以儘量核算出來兩者的比例,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的。”
開墾也是一門科學,什麼成本核算啦,種植作物啦,都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現在在墾務處那邊有上百名德國專家在那裡工作。
“嗯,要充分利用……”
這邊話音剛落,突的一聲槍響打斷了他的話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