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出這個結論後,楚澤就開始想辦法設計亢餘以保證其在發生故障時,計算機仍然能正常工作。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物理期刊》上提到的“transistron”,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在第一時間以南洋大學物理係的名義,向太平大學購買了100支“transistron”,也就是晶體管。
試驗的結果讓楚澤在震驚之餘,立即推翻了之前的設計,決心重新設計計算機。
“我們要用它製造計算機!”
舉起手中的“transistron”,楚澤有些興奮的說道.
“它才是計算機的未來!”
“老師,這樣行嗎?”
老師的決定讓江炳義嚇了一跳。
作為項目組的元老成員,說是學生,可在唐山時,他卻是專科學校的教授,與其它的學生相比,他顯得加加謹慎。
“很多人都在等待著我們的成果呢。”
江炳義的擔心,讓楚澤一愣,他扭頭看著張天奇,一直以來對外聯絡都是由其負責。
“學校裡並沒有督促我們,老師。”
他的回答,讓楚澤深吸口氣說道。
“好了,我已經決定了,如果需要解釋的話,我會向校方解釋,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大約1000支“transistron”,和太平試驗室協商一下,看看他們最短在什麼時候能夠供應上,然後,先生們……”
現在他甚至慶幸之前沒有把經費變成電子管。
環視著周圍,楚澤說道。
“現在,我們要開始自己的工作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就像當時在家裡手搓Z1、Z2計算機時一樣,楚澤把試驗室變成了他的家,困了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休息一會,至於項目組江炳義、張天奇等人也都是如此,不過他們就是睡在折疊行軍床上而已。
從推翻舊設計圖到設計全新的圖紙,是一個過程,而且還需要對“transistron”進行測試,就這樣,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這間試驗室裡的十幾個一直在那裡忙碌著,測試、繪製圖紙,推翻圖紙,直到最後定型。
直到聖誕節前夕,圖紙終於定型了,與此同時,太平大學那邊也交付了1000支“transistron”——這是他們接到的最大的一筆訂單。
在接下的幾天中,試驗室裡裡的人們依然忙活著,幾乎達到了不眠不體的地步,但是他們的努力是值得,就在47年的歲末,世界上第一台晶體管電子計算機,終於誕生了!
傍晚,楚澤說道。
“計算時間,12月30日,晚8時12分,Z5開始輸入指令。”
江炳義隨即將一條 35mm打孔紙片塞入機器,計算是通過打孔紙片讀取指令,用電動打字機或打孔紙帶把結果輸出到紙麵上。
全部使用晶體管製成的Z5計算機,它裝有800隻晶體管,在運行時噪音顯得很輕微,耗電量簡直不值一提,隻有區區300瓦功率,占地也僅有不到0.5立方米。
不過隻是眨眼的功夫,就得到了計算結果,應該說不需要眨眼,因為他的加法計算速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00000次以上,以至於在結果出來的時候,人們簡單不敢相信這個結果,畢竟,楚澤發明的Z4,每秒僅僅可以進行10次加法運算,換句話來說,它的運算速度一下子提高了一萬倍。
這樣的結果又怎麼可能不讓人震驚!
在接下來的時間,他們不斷的進行測試,從最簡單的加法計算到非常複雜的計算,整整一夜的時間,他們就這樣不停的測試著,測試著這台機器的極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