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無論工農業生產都離不開人。
南洋有2000萬人,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正值壯年的勞動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南洋的勞動力甚至比法德那樣擁有五六千萬人口的國家還要充足,畢竟,年齡在那裡。
充足的勞動力加快了南洋的建設,但是同樣,南洋的勞動力也是緊張的。尤其是熟練工人,在南洋數量最多的學校是工徒學校,也就是職業學校,幾乎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新移民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著機械設備的基本操作。
對於絕大多數隻有小學,甚至還是小學劃水水平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極其困難,即便是如此,這些人也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畢竟,更多的人都是文盲,如果不是得益於抗戰期間的教育大發展,估計會更困難。可就是學的再困難,他們仍然專注的學習著。
“專注、仔細、忍耐……”
在教室裡,老師又一次向工人們灌輸著這樣理論,這是企業對技術工人的要求。
置身於課堂上的,常威聽得認真做筆記,做的更加認真,雖然已經十六歲了,可是他從來沒有讀過中學,隻讀過初小的他,聽老師講解時,有時候會很迷茫,不過,這沒什麼,不會的話佐騰先生還會繼續解釋。
雖然對小鬼子,沒有任何好感,但是佐騰這家夥,教授的時候是非常認真的,一絲不苟的那種。
“……機械設備的加工精度隻會損失而不會增加,百分之一毫米精度的機械隻能加工出誤差在百分之一毫米以上的工件,所以,即使在不考慮組裝誤差的前提下,使用中等加工精度的機械加工的零件組裝起來的機械,也隻能達到較低的精度!”
麵對著台下的學生,佐騰指著台上的工件模型,介紹道。
無論是貶是抑,想要加工出一流的產品,就離不開這四個字。尤其是在這個沒有數控機床,所有的機械設備全都靠手搓的時代,對高級技工要求自然可想而知。專注、仔細、忍耐……這些都是製造超高精度的機械部件的基本前提。
老師的反問,讓正在記筆記的常威一愣,其它的同學,大抵上也都是如此。
事實上無論前計算機時代的製造精度有多高,哪怕就是未來幾十年,進入到模擬邏輯電路時代,模擬邏輯電路有多複雜,它本質上還是一個半自動甚至是全手動係統,真正控製加工的還是人,工人的水平決定了產品能達到的水平。
柳承喻說道,
“超高精度的加工機械”是用人手造出來的。靠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就是這個。”
“這個我知道……”
站在窗外的柳承喻,這位前通產部總長,因下屬貪腐引咎辭職後,很快就獲得了新的委任——負責職業教育。這也和他之前的工作有極其密切的聯係。
“要生產組裝成中等精度機械的零件,隻能使用高精度的加工機械才能製造出來。根據這個道理,要製造高精度加工機械,隻能采用超高精度的加工機械。這就出來了一個問題:所謂“超高精度的加工機械”又是如何加工製造出來的。”
“熟練的技工,尤其是高級技工,這是我們眼下最需要人才,可惜這樣的人才……”
轉身看著一旁的田建捷,他雖然是三十六工徒中學的校長,但是卻出身通產部,通產部出來的,絕對都是全才,柳承喻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