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上是從,是千年官場的傳統。
哪怕是在南洋一直千方百計的想要割裂這種傳統的情況下,這種傳統仍然頑強的存在著。
現在上位者提出了要求,那麼剩下的就是全力推進了。
很快南洋防務公司,就接到了軍方的要求——研製新型主戰坦克。
“主戰坦克!”
在南洋防務公司的辦公室裡,看著軍方對新型主戰坦克的參數要求,一個頭兩個大趙學哲,立即變得有些發懵。
發懵的不是“主戰坦克”這個聽起來有些新鮮的詞兒,而是……公司有沒有這個能力。
“造坦克?咱們什麼時候有造坦克的能力了?”
這一聲靈魂的反問,說是實話。
“艾利遜公司的CD850傳動裝備的引進,就需要由相應企業引進,我們單位引進需要添置的設備太多,根本就是得不償失,這一點我的建議是由福田公司引進,他們生產重型車輛,引進這個技術後,以後應該也能用在重型汽車上。”
張樹禮的建議是基於生產上的回答,與四年前不同的是,經過四年的發展,南洋已經初步建成了完全的工業體係,通過與各家企業進行合作,就可以解決生產坦克中的大多數問題。
“設備添製沒有問題,建立供應鏈也沒有任何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壓根就沒有設計坦克的經驗,趙經理,軍方提出的條件是非苛刻的,想要實現它,難度很大。”
聽著張樹禮的分析,趙學哲思索片刻後,說道。
“那先讓我們解決設計團隊的問題,在我們從德國聘請的技術人員中,肯定有不少都是坦克工程師,把他們找出來,重新組成團隊!”
作為南洋唯一的軍工企業,南洋防務公司,名字看似高大上,可實際上它的規模並不大,早期是以生產輕武器彈藥為主,利用從德國運來的設備生產包括 STG44以及其彈藥,生產最多的是輕武器,甚至是手槍,因為警察等機構需要大量的小型輕武器。在過去的幾年中,才開始生產炮彈以及炮管等武器裝備,至於坦克……完全停留在大修以及升級改進上。
想了想,張樹禮又補充道。
“十二廠的前身雖然是曼公司坦克製造廠的設備,但是因為產業規劃中並沒有坦克生產這一項,它的設備一部分送到了重型機械公司,一部分給了福田,還有一部分分散到其它十幾家工廠,十二廠的設備,不過隻能進行坦克升級改裝以及大修。”
曼公司是戰時德國最重要的坦克生產企業之一,但十二廠並不是曼公司,現在的它本質是一家坦克大修廠,作為工廠負責人的張樹禮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工廠情況後,說道。
指著軍方的設計要求中提到的傳動裝備,張樹禮說道。
“讓十二廠生產部分坦克配件給它們進行升級改造,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製造坦克……我們完全沒有這方麵的能力,而且還缺少重型機械設備,想要造坦克,必須要添置大量的重型機械設備,對工廠進行擴建,同時還需要在南洋尋找相關企業,建立相應的零配件供應鏈比如……”
其實,從設計坦克到造坦克的經驗上來說,南洋的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原因無它……德國佬的經驗很豐厚,
很快,在軍方的招集下,分散在各家公司裡的坦克設計師就被招集了起來,重新組成了一個坦克設計團隊。
而這個團體的任務,就是設計出一款符合軍方要求的坦克,甚至於軍方還提供了一些情報——比如T54坦克的影像以及照片資料,讓他們能夠借鑒其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