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飛躍蔡司(第三更,求訂閱)(2 / 2)

“通過過去的試驗,可以證明晶體管是電子計算機最理想的部件,它的功能比電子管大了很多,我們認為全晶體管才是電子計算機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於菲力普的這個判斷,李毅安自然是表示了讚同,但是又說道。

“電子計算機的未來,並不僅隻是晶體管,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晶體管會越來越不適合科技的發展,而為了製作和使用電子電路,工程師不得不親自手工組裝和連接各種分立元件,如晶體管、二極管、電容器等。

我在 TCL公司考察的時候,了解到他們已經研製出了集成電路,你們之間可以進行一些合作,我個人覺得集成電路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指明了這個方向之後,剩下的呢?

就是交給時間了。

從集成電路板到含元件數量一百個的小規模集成電路,再到含元件數量成千上萬的大規模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接下來所需要的就是緊緊的抓住這個風頭浪尖,確保中間不至於點錯科技樹的也就足夠了。

在離開永寧大學之後,李毅安又特意去了一趟,永寧的卡爾.蔡司公司,這家公司之所以會出現在南洋,很具有戲劇性,卡爾.蔡司所在的耶拿和德累斯頓跟盟軍議定的區劃分被歸為俄軍管轄區,但在區劃正式生效的前不久,巴頓指揮第三軍團以“協助”之名火速進入耶拿和德累斯頓,搜索隊搶在俄軍到來之前,將蔡司的上百位頂級科學家及工程師、關鍵性生產設備及很多生產光學玻璃需要的稀有原料連夜搬到了西德境內。不少被搬走的科學家及工程師後來被送至南洋,剩下的人則以搬來的設備和原料,日後在西德成立了卡爾·蔡司股份公司。

現在,全世界一共有三家蔡司公司,西德的卡爾·蔡司股份公司,東德的卡爾·蔡司耶拿人民企業,還有永寧的YN·卡爾·蔡司公司。

而永寧的 YN·卡爾·蔡司公司,就是靠當時從德國帶來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以及設備,並且在這批資產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光學和精密機械工業,並且逐漸生產了顯微鏡、科學儀器、照相機及鏡頭、天文儀器、光學和醫療設備等產品。現在永寧蔡司公司生產的光學儀器,非但不遜於兩德的蔡司產品,甚至有些產品還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在高倍率鏡頭生產設計上,這一技術在戰爭期間因為航空偵察、測距觀測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而戰後的西德就沒有這方麵的需求,但在永寧,這一技術則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除此之外,永寧蔡司沒有經過困難的戰後重建過程,而且還帶走了蔡司最優秀的工程師,甚至還有一批技術工人。

其實,南洋很多的企業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都可以找到德國,畢竟,當初搜索隊從德國帶來了大量的設備以及技術人員,再加了“回形針計劃”引進德國專家學者。

這一切,讓南洋的各行各業都帶著一股“德國味”,而這種“德國味”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南洋的科技工業的發展。

在離開蔡司的工廠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整個廠區都沐浴在一片朦朧的雨霧之中。雨滴輕敲著工廠廠房屋簷,發出細碎的響聲,注視著這座工廠,李毅安的嘴角輕揚,在心底自言自語道。

“集成電路……蔡司……光刻機!”

之所以會念叨這光刻機,是因為在另一個世界光刻機已經成為了生產高性能芯片必不可少的設備,而高端光刻機的核心光學儀器就是由蔡司公司製造的。而兩德蔡司公司冷戰期間都發展出了自己的光刻機。

那麼永寧蔡司公司呢?

會不會在將來也發展出自己的光科技,並且引領著南洋走向芯片時代呢?

懇求各位大佬繼續支持!求訂閱,求月票,求包養!拜謝!!!建了一個書友群:739209015歡迎大家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