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如此,在半島的問題上,美國佬肯定不會就此罷休。
失敗意味著戰爭難度的增加,同樣也意味著軍費開支的增加,而這會不會導致日本獲得更多的訂單呢?
“草……他媽的!”
第一次,麵對問題李毅安有些左右為難了,甚至有點兒不知所措了。
即便是站在曆史巨人的肩膀上,李毅安也有些無所是從——半島戰爭的特需經濟是拯救日本經濟,令其走向戰後複興快車道的關鍵因素。
“通過特需經濟,日本賺到了戰後的第一桶金,擺脫了戰爭的經濟困境,從而為接下來的貿易振興奠定了基礎,”
閉上眼睛,回憶著日本戰後經濟恢複的路徑,突然,李毅安一下坐直身體,用力的在紙上寫了兩個字。
“貿易!”
關鍵還是貿易!
“沒錯!就是它!”
用力的一拍手掌,李毅安忍不住笑道。
“可真的,學著學著,明明是偷師的,居然把比畫的樣子給忘記了!”
在製定南洋的經濟發展規劃時,作為經濟外行的李毅安,規劃這件事並不難,照著日本畫瓢就行了——在日本靠著半島戰爭實現經濟恢複之後,在美國支持下,日本與各國簽署《舊金山和約》,隨後在美國的扶植下,日本企業向美國借款買機器設備、棉花,然後再向美國出口棉紡織品,用外彙償還債務。
從而日本出口得到增長迅猛,在美國棉紡品進口份額之中,五一年日本還隻有百分之十七,五年後增長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五五年,在紐約,出現了售價隻有一美元的日本產廉價襯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一美元襯衫”,廉價的日本紡織品直接衝擊了美國紡織業,廉價的東西,誰不喜歡呢?
於是美國紡織業立即組織掀起了反傾銷運動。這就是傳說中的“1美元女襯衫事件:,也成為日美貿易戰的起點,這場貿易戰一打就是半個世紀。早在著名的“廣場協議”大收割之前,美國和日本進行的貿易戰,連同長臂管轄之類的法案,美國一共對日本發起過十一次攻擊。
日美貿易戰範圍從五十年代開始,包括但不限於五十年代的紡織、六十年代的鋼鐵、七十年代的家用電器,以及八十年代的汽車,後麵陸續的持續到九零年代。
也正是汲取了日美貿易戰的經驗,南洋紡織品價格一直都保持著相對高的利潤率,雖然價格相對較低,但並不會給美國紡織業帶來太大的衝擊。
不過李毅安真正在乎的並不是廉價貨衝擊引起的貿易戰,而是南洋貨不能被貼上“廉價貨”的標簽,畢竟,對於“廉價貨”,他一直都是深惡痛絕的。
南洋人憑什麼作美國的廉價勞動力啊!
人得有多賤啊!
不僅會以做廉價勞動力而沾沾自喜。還主動的為自己貼上了“物美價廉”的標簽,其實,就是便宜貨而已。
相比於靠所謂的“物美價廉”占領市場,李毅安更傾向於品牌,傾向於質量,所以在過去的幾年中,質優正在一點點的成為南洋貨的標簽。但好貨肯定不便宜!
但是以後呢?
要是日本憑借著美國的支持,靠著他們的廉價勞動力,用便宜貨衝擊美國市場呢?
那個時候,該怎麼辦?
便宜貨人人愛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