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國王學校最為特殊的地方,獨立在國家的教育體製之外,當然那裡所實施的教育方式也是階段不同的。
“回頭我讓國王學校和教育部門對接一下,統計一下這幾年有多少高中生。”
李毅安說道。
“閣下,國王學校說到底,和大學也是一樣的,也是無根之萍,沒有唐山的補充,畢業一批少一批。”
蔣夢麟毫不客氣的指出了國王學校也不是治病的根本,畢竟國王學校的生源和大學一樣都是來自唐山。
現在唐山那邊的來源已經斷絕了,大學的生源有問題,國王學校也好不到哪裡去。
接著說道。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非得擴大生源問題不可。”
“蔣校長,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招留學生吧。”
蔣夢麟直接了當的說道。
“東南亞華僑差不多一千餘萬,再加灣島、港島,招留學生應該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能多招一千人,就多招一千人,如果有必要的話,我認為應該僑校實施補充,鼓勵舉辦僑民中學,就像,教育部把三寶顏和泗水的學校納入管理範圍一樣,我覺得,隻要當地條件允許,我們就把僑校辦起來,納入到教育部的管理範圍,派遣教員,提供教材,充分利用起僑胞的資源,甚至還可以在美國、古巴設立僑校,總之一句話,充分利用各地僑胞人口資源。”
與另一個時空到了灣島後,從事農業複興,進而主張限製人口不足,到了南洋後,一開始蔣夢麟還不明白南洋為什麼鼓勵生育,但是通過過去三年的觀察與了解,他意識到南洋鼓勵生育的根本原因是勞動力不足――即便是現在,人口已經突破3700萬的時候,伴隨著產業的興盛,勞動力仍然是緊張的,以至於實業界都在報紙上呼籲進一步加大引進外來勞動力的力度,以緩解南洋勞動力緊張的局麵。
這也讓他的人口觀點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口多並不一定是負擔,隻要有產業吸納過剩的勞動力,看似眾多的人口就有可能變成紅利。也正因如此,他甚至反思了自己的人口觀,並且寫信給舊事同僚,一同探討這些問題。
而現在,南洋大學生源緊張的局麵,本質上還是因為人口不足。畢竟,當年,南洋大學的招生是麵對整個唐山的。現在既然唐山那邊的門打不開了,那就在海外僑胞中想辦法吧!
“支持僑民教育……”
思索片刻,李毅安說道。
“嗯,支持僑民教育,確實非常有必要,無論是擴大生源的角色,還是保持我們的民族傳統,弘揚民族文化的傳承上,都是很有必要,嗯……”
頓了一下,李毅安又說道。
“回頭由教育部製定一個章程,先在南洋建立僑校,推行僑胞的華文教育,不過……”
扭頭看著蔣夢麟,李毅安說道。
“現在和過去不同,僑校教育恐怕會有阻力的,尤其是隨著殖民時代的結束,本土化將會是殖民地未來的大方向,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