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做,法國能做,南洋當然也能做,而且可以做的更好,
危機!
危險之中貯藏著機遇!
這一點用在南洋的身上倒是再適當不過。一場柏林危機,雙方的劍拔弩張,讓南洋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不僅把F2戰鬥機成功打進了西歐市場,而且還利用了肯尼迪急欲給蘇聯幾分顏色的心態,把軍事力量的擴充擺到了台麵上。
同時,又利用蘇聯想要緩和關係,從蘇聯進口了一大批的技術,不僅僅隻是卡車,將來也可以引進鈦合金的焊接技術,甚至還有某些工業上需要的巨型壓力機。
“機遇!”
放下手中的導彈發射車模型,李毅安看著兒子說道:
“我們必須要善於抓住機遇,機遇……其實,南洋的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發展,和我們抓住機會,有著很大的關係。”
隨後,李毅安便提及了舊事,從最初,在英國時如何抓住機遇,購買北婆羅洲公司開始,一直聊到盟軍特遣隊的成立。
“那個時候,成立盟軍特遣隊,既是為了支援抗戰,也是為了獲得人——畢竟,開發婆羅洲是需要人的,在抵達德國後,又抓住了德國的人才,後來,我們從歐洲到了東南亞,從棉蘭老到婆羅洲,我們又抓住了戰後的窗口期,運了大量的移民——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提到這幾個“關鍵節點”之後,李毅安頗為感慨的說道:
“這也就是2300多萬勞動力了!算起來比英國、比法國的青壯年加在一起都要多。
有了這些勞動力,再加上我們從德國、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國引進的科學技術人員和設備,有了技術,有了人,有了機器設備。
最後再加上抓住用戰後特殊國際市場需求的幾個消費風口,南洋自然是一飛衝天了。
其實,所謂的“南洋奇跡”是存在許多偶然性的。”
在和李奕軒分析著南洋崛起的原因時,李毅安一邊說話,一邊往地圖走去。站在那副世界地圖的麵前,他說道:
“可是我們不能夠拿偶然當成了必然,我們可以“打南洋奇跡牌”,但是自己必須要明白這種奇跡是不可複製的,畢竟,沒有哪個國家還會碰到那種持續持續好幾年的單純賣方市場,像那樣幾千萬人差不多同時退役,然後結婚、生子帶來的市場需求,同樣也是不可複製的……嗯,市場,特殊的市場環境,造就了南洋的奇跡。”
“南洋奇跡”從來都隻是一個宣傳工具,說難聽一點……就是忽悠人的,不可複製的產物,自然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但一直以來“南洋奇跡”都是是南洋手裡最大的王炸,可是當著兒子的麵,李毅安卻直接了當的告訴他——這是騙人的。
果然,李奕軒一下子愣住了,顯然他沒有想到,這居然是假的。
“不要覺得很驚訝,這就是政客,總會把自己的那一套吹成全世界最好的,過去英國這樣,現在美國人、蘇聯人也是這樣,其實,家家的情況都不一樣,那有什麼最好,隻有最適合自己的,所以,一定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彆人走的路能成功,那隻是他們的成功,換到我們身上,肯定就不行……就目前而言,我們的路子走的很對。”
簡單的說了幾句之後,李毅安手指著地圖說道:
“我們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但是必須要做好提前規劃,比如,就像他們擔心的“人口大爆炸”,這有他們的擔心的道理,畢竟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讓每個國家都過上發達國家的生活,資源上的緊張,這是我們必須麵對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提前布局,確保我們的人一直可以過著發達國家的生活。”
其實這也正是一直以來李毅安在謀劃的事情,他需要通過提前布局安排好南洋的一切。
看著地圖想了想,李奕軒問道:
“父親,這也就是我們在非洲以及南美等地設立穀物公司的原因了?”
點了點頭,李毅安說道:
“穀物公司,礦業投資,前者關係到南洋人的飯碗子,而後者關係到南洋的錢袋子,南洋的資源總歸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海外投資來保證這兩點,隻要我們做好這一點,即使是南洋的人口達到4億,這些也都不是問題。”
這並不是誇張,美國擁有45億畝耕地,不僅養活了自己,而且每年可以出口幾億噸糧食,而相比之下,非洲可以提供更多的耕地,隻不過受限於技術等方麵的原因,非洲的農業潛力一直沒有得到釋放。
其實非洲的土地還是非常肥沃的,隻要投入相應的技術,引進現代化的農業,非洲必定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糧倉。
這是另一個世界的經驗——在另一個世界,與歐美從非洲掠奪不同,東大在非洲是建設性的,在蘇凡以及埃賽俄比亞等國,東大的農業水利專家幫助當地興建了大量的現代農業設施,正是靠著這些設施,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芝麻出口國。
這還僅僅隻是稍微開發了一下,就顯現出如此良好的效果,要是全部加以開發的話,那還不原地起飛嗎?<
br>
所以,對於非洲的農業李毅安一直都是非常看好的。當然,這個目標靠非洲人自己肯定不行。
那些人乾活肯定是不行的,就像另一個世界,非洲人在35億畝土地上生產出了2億噸糧食。
“雖然非洲擁有極其廣闊的土地,但是落後的生產方式、原始的靠天吃飯,限製了非洲的農業發展。
所以,南洋所需要就是成立穀物公司,去開墾非洲的土地,把當地的土地變成我們的農場,開發當地礦產,把它們變成南洋的礦山,而這些,都需要人……”
聽著父親的解釋,李奕軒立即明白了過來,就像父親曾多次說的一樣:
“需要的是管理人員嗎?就像羅馬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