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天,南洋似乎暫停了工作,成千上萬的南洋人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被稱為“世紀審判”的張銘國複仇案的最終判決結果。
這場曆時17天的審判,吸引了整個南洋的注意。也引發了人們對“法律正義”和“倫理正義”哪個更重要的激烈討論。
結果重要嗎?
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就像李毅安說的那樣——尊重陪審團的決定。
對於南洋來說,這隻是六二年裡的一個事件而已,儘管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關於這一案件總會有激烈的討論,在司法案例中,也被多次提及。
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這隻是國家曆史中的一個插曲,唯一讓人感慨的是,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人企圖插手案件的審理。
無論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所有人隻是關注著案件而已,沒有任何人企圖利用個人影響力去左右案件。
就這樣,一場輿論高度關注的案件,伴隨著審理的結束,而結束。雖然引發了太多的爭論,但也僅僅隻是爭論而已。
就在南洋人被這一審判吸引時,幾乎沒有什麼人注意到,在長安附近的海軍基地內,一艘排水量超過6000噸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正式服役了,這是南洋的第一艘戰略核潛艇。
它的服役,意味著什麼?
對於此,李毅安比任何人都清楚。
“如果發生核戰爭,躲在海洋暗處的它們將為戰爭畫上句號!”
看著已經滑入海中的潛艇,李毅安說道:
“好了,從現在開始,總算是能睡個安穩覺了!”
儘管南洋是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無論是空基戰略轟炸機,還是陸基戰略導彈,都不是最終的殺手鐧,隻有彈道導彈核潛艇才是真正的殺手鐧。
彈道導彈核潛艇通常在大洋中秘密巡航,並能在自身遭受核打擊和國家被摧毀的情況下對敵方實施報複,因此才會被視為可以避免戰爭和衝突的核威懾。
“兩年!”
李毅安對身旁鄒同傑說道:
“我們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比美國晚了兩年,比蘇聯晚了一年半,但總體上來說,現在我們還是追趕上了他們。”
“不僅僅隻是追趕的,閣下。”
鄒同傑顯頗有些興奮,甚至就連同語氣也變得有些激動:
“我們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性能更優良,俄國人的“旅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僅僅隻有3個彈道導彈發射筒,僅射程不超過2000公裡的彈道導彈,而美國華盛頓級的導彈艙內雖然設有16個彈道導彈發射筒,但是他們裝備的北極星彈道導彈,射程也隻有2200公裡,而我們的“守護者”級不僅設有16個彈道導彈發射筒,而且其使用的“衛士”彈道導彈,不僅射程高達3000公裡,而且彈頭當量超過80萬噸,可以說是目前全世界威力最強大的潛射彈道導彈。”
3000公裡、80萬噸!
這幾個數字看似並不怎麼起眼,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兩個數字所貯藏著的卻是讓任何國家都不敢輕舉妄動的力量。
或許,南洋在核潛艇的研製上稍遜於美蘇兩大國,但是從性能和質量上,卻遠超過他們。有時候看似落後,實際上卻是領先的,就像蘇聯一樣,雖然他很快就追趕上美國,也擁有了自己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是它的潛艇僅僅隻能攜帶3枚導彈,而且射程很近!
這種追趕不是追趕,而是浪費!資源上的嚴重浪費!
“現在衛士B型導彈也正在研製之中,預計其射程將突破3500公裡,閣下,有了“守護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隻要願意,我們隨時都可以摧毀任何一個國家!”
在提到摧毀一個國家時,鄒同傑的語氣顯得極其平靜,就像是在提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似的,其實,這也就是南洋將領的共同的特點,曾經慘痛的教訓讓他們深知“先發製人”的道理,按照南洋的核打擊策略,一但判定有國家威脅到南洋的國家安全,南洋就會在第一時間,采用“終極手段”摧毀敵國,從而保護南洋的安全。
“是啊,美國人和蘇聯人都說“在確保摧毀對方”……”
看著那艘已經啟航的戰略核潛艇,李毅安說道:
“但是“確保摧毀”隻是保證自己有摧毀彆人的能力,而“首先摧毀”就是拿著槍,隨時準備開槍!
或許會有人說,這樣太極端了,但是這裡是南洋!畢竟,南洋隻有幾個中心城市,沒有任何人願意拿億萬人的生命去冒險,所以,首先摧毀也就是南洋的基本策略,這是截然不同的“確保摧毀”的戰略。”
儘管從後世的經驗來看,核武器最大的威力是在發射架上,但是從自身安全的角度上來說,還是“首先摧毀”更為穩妥。
“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僅要部署更多的戰略導彈核潛艇,而且還要研究反導措施,確保,我們的導彈可以打人家,但是彆人卻打不到我們,僅僅隻是靠被動的防禦是不能夠保護自身安全的。”
李毅安口中的“被動防禦”,指的是那些防護工程,什麼城市堡壘啦,什麼地鐵站以及各種人防工程,它們或許可以發揮一定的防護作用,但是想要確保安全,還要是在研究反導技術,早在幾年前,南洋就開始在天箭2型導彈的基礎上進行了反導技術研發。南洋如此,美國和蘇聯同樣也在研究反導技術。處於起步階段的反彈道導彈都是在已經服役的防空導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並將彈頭改為核彈頭,采取了以核抗核的反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