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取經南洋成正果(第二更,求訂閱)(1 / 2)

在車隊距離居民區差不多還有兩三百米的距離時,車隊停了下來。接著車上的乘客走了下來,然後一行人就這麼沿著滿是冰雪的街道走著。

“你看前麵就是副食品商店。”

赫魯曉夫的手指著那裡說道:

“幾年前,還有很多人在那裡排隊購買豬肉,但是現在,人們並不需要再排隊,嗯,大多數人都能夠隨便的吃到肉。”

在提到“吃肉”時,赫魯曉夫看著身旁的李毅安說道:

“這得益於你們的幫助,我在訪問南洋時,和你們簽訂了《畜牧合作協議》,從南洋引進了南洋大白豬,你們的大白豬生產期更短,需要飼料更少,而且還有現代化的大型養豬場,這是對我們的幫助很大。”

這是赫魯曉夫和其他人最大的區彆,他並不掩飾自己所得到的幫助,並且會用非常坦誠的話語告訴對方,且感謝他們的幫助,這在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自信。

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樣,把所有的功勞全部歸於自身,甚至還會小心翼翼的掩蓋他人幫助,以體現自己的偉大。

聽著赫魯曉夫坦誠且自信的回答,李毅安笑道:

“其實,南洋的現代化養殖業,得益於當初從英國以及美國引進的優良品種,如果沒有當初的引進,也不會有南洋畜牲業的發展。所以,我才說,合作共贏嘛!”

此時李毅安的神情多少總帶著一絲得意,當年從英國購買的種豬培育公司,現在早就成為了南洋自己的企業。而它培育的約克夏大白豬的料肉比僅為2.58:1,這意味著每2.58公斤的飼料可以產出1公斤的肉。

而蘇聯白豬的料肉比為3.5,也就是3.5公斤飼料產出1公斤肉。換句話來說,蘇聯通過引進南洋企業提供的優質豬種,用相同的飼料,幾乎實現了接近30%的產量提升。對於蘇聯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好事——用同樣的飼料,卻可以吃到更多的肉!

而且兩國的合作,並不僅僅隻是種豬,還有種牛——雖然南洋地處熱帶,但是靠著當年在美國時購買的“埃裡克王子”種牛,那頭被養殖專家們稱為“二十世紀最好的種牛”,成為了南洋優質種牛主要來源之一。

為南洋的肉牛質量和產量提高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還其後代還大量出口,優質種牛不僅返銷美國,包括蘇聯在內的多個也都是南洋優質種牛的重要客戶。

“合作共贏……”

赫魯曉夫說道:

“你說的很對,我們需要合作,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他們兩個人就這麼一邊說,一邊朝著居民區走去,很快大名鼎鼎的赫魯曉夫樓,就出現在李毅安的眼前。

雖然一直都聽說過赫魯曉夫樓的大名,但這還是李毅安第一次看到它,和想象中的有一定區彆。

赫魯曉夫樓住宅區,可以看到樓與樓之間巨大到離奇的空地。

李毅安有些好奇的問道:

“為什麼這些建築物彼此相距如此之遠?”

畢竟這是對城市空間的不合理浪費,同時也會迫使道路和所有配套工程——自來水管道和煤氣管道、供暖管道、下水道等隨之延長,這自然而然地導致了建造成本的顯著增加,違背了赫魯曉夫樓“多快好省”降低建築成本的初衷。

換句話來說,這不符合赫魯曉夫的性格!

“嗯……廣闊和光明的藍色城市……這是說給彆人聽的!”

赫魯曉夫臉上的笑容收斂起來,說道:

“李,我們經曆過戰爭,德國人曾經打過到莫斯科,即便是現在,蘇聯也麵對著戰爭的威脅,所以,我們采取這樣建設規劃的真正原因更為嚴峻和殘酷。

為了應對戰爭,我們製定了的標準,新建的多層建築之間的距離要求就是這樣的。

否則蘇聯城市一旦被美國核打擊完全摧毀,就會形成連綿的廢墟,連片的大麵積廢墟會導致軍隊和應急救援設備無法通行,而拉開距離就不會形成阻礙交通的連續封鎖區。”

赫魯曉夫的回答,讓李毅安的一愣,然後他想到了,那些德國工程師們,在設計南洋的街區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戰爭的影響,南洋的很多街道都很寬闊,房層之間的間距也很大,房屋之間巨大的空間理論上可以防止火勢蔓延和“火災暴風”的發生。

隻不過在李毅安的乾涉下,南洋並不像蘇聯那麼極端。

“也就是說,你們所有的住房建設都是圍繞下一次大戰而進行的了。”

麵對李毅安的發問,赫魯曉夫說道:

“我是一個坦誠的人,我們並不希望戰爭爆發,但是我們必須要準備戰爭,就像在古巴之前美國人把他們的導彈部署在我們周圍,甚至就連同你們,也把中程導彈運到了中東——”

不等李毅安開口,赫魯曉夫就說道:

“就在你們的那塊殖民地上,這不需要否認,你們的導彈對準了我們,讓我們不得不準備戰爭,就像上一次危機,本質上,是因為美國威脅到了我們,我們才不得不做出反擊!”

這才是古巴導彈危機的根本原因!

責任絕對在美方,一點問題都沒有!

而蘇聯做出來的反應不過是一個國家所做出來的正常反應而已,就是保證自己的安全。

但是,在美國的宣傳版本中隻提到蘇聯對他們的威脅,而不提他們是如何威脅到蘇聯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