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老大哥的胡蘿卜(第三更,求訂閱)(2 / 2)

“怎麼樣,和俄國人的見麵談得怎麼樣?”

“他們的需求很迫切。”

接過茶杯,海德裡希說道:

“他們願意在目前的基礎價格上,加價15%。”“15%,謔,他們可真大方……”

能不大方嗎?和俄國人做生意,他們不壓價都好事情了,居然主動加價12%,這確實很少見,詹森說道:

“出手這麼大方,肯定是很迫切了。不過,這也能理解,石油出口,對他們來說是,是非常重要的!幾乎是他們僅有不多的換取硬通貨的商品,所以為了保證石油的出口,他們當然願意付出一些代價。”

“確實,先生,俄國與西歐間貿易的主要特點是以石油換技術,他們利用豐富的石油資源換取西方的先進技術設備。可以說這是一種既現實可行而又適應各自需求的最佳方式。

就他們而言,與西歐的能源貿易可以換取外彙,為從西方進口產品創造必要條件。除貿易管製外,硬通貨不足是蘇聯購買西方產品的另一重大障礙。

所以他們需發揮資源優勢,將石油作為創彙的主力。三年前,他們通過向西歐出口石油換彙接近三億美元,名義上占蘇聯外彙收入總額的31.5%,他們每年還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大量的軍火、機器設備以及運輸工具等工業產品,但事實上,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都沒有足夠的外彙支付,隻能用他們提供的貸款,或者用農產品償還,所以,基本上都是名義上的支出,至於東方集團……他們之間用的都是易貨貿易和記賬盧布,而也導致,石油換外彙實際占比超過50%,剩下的就是各種稀有金屬、礦產品等……”

作為大型鋼鐵公司區域業務負責人的海德裡希,有過在調查部工作的經驗,自然對這些數據了如指掌握。

“而大口徑輸油管又是能否實現石油換技術這一貿易戰略的關鍵所在。戰後,隨著老產油區巴庫油田資源的枯竭,他們產油基地逐漸東移到西西伯利亞,這樣石油運輸成為重要問題。管道運輸是諸運輸方式中最為經濟安全的一種,其中鋼管口徑是決定成本的關鍵因素。

如果使用40英寸鋼管,運費將比24英寸鋼管少39%,比鐵路低?72%。然而他們鋼管在產量和質量上都無法滿足石油工業發展的需要,大口徑鋼管需要先進生產技術,更是其石油經濟的“瓶頸”。

根據對其進口量和施工進度分析估計,他們大口徑鋼管生產能力僅是“象征性數量”,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就必須要從國外進口。”

聽著海德裡希的講述,手中端著茶杯詹森更多的是感慨,那個國家的鋼鐵產量是世界第二。

他們可以製造性能優良的坦克裝甲,但是卻造不出優質的車用薄板,這限製了他們的汽車工業。

他們能造出優良的軍艦、潛艇鋼板,但是卻造不出足夠的船用鋼板,這成了民船製造業的軟肋。

就像現在,他們能生產大型火炮,結果大口徑輸油管道,卻又成為了他們的軟肋。

目前,美國是最大的鋼管生產國,全世界24英寸以上鋼管的60%都由美國生產。然而美國對其實行嚴格的鋼管禁運,所以他們隻能另尋他徑進口大口徑鋼管。

所以,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們從西德、法國等國進口了大量的大口徑輸油管,而東海鋼鐵,當然也是他們的選擇。

隻不過,現在,在巴統把“大口徑輸油管”列入禁運項目之後,他們就要考慮采用“靈活的方式”獲得這一技術產品了。

“因為石油出口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所以,他們才願意加價嘛。”

喝了一口茶,詹森問道:

“那麼現在,他們需要多少?”

經理的回答,讓海德裡希的心頭一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筆交易經理這邊肯定是會同意的。

畢竟,生意嘛,本身就是為了掙錢嘛

“就目前來說,僅僅隻是40英寸輸油管,預計缺額就超過100萬噸!”

100萬噸!

聽到這個數字的時,詹森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事實上,他們需要鋼管會更多。而這隻不過是他們根據目前的工程量進行的計算。

“100萬噸啊……”

放下茶杯,詹森在心裡盤算著這筆生意所帶來的利潤。顯而易見,利潤是極其可觀的。拋開利潤不說,12%的溢價,簡直就是送上門來的金娃娃。

高利潤,當然也意味著高風險。

這個生意,是擔負著風險的,一但被“巴統委員會”查獲,到時候,罰款不說,甚至還需要有人付出代價。

想到這,詹森直接了當的說道:

“看樣子,我們需要找一個白手套,想辦法避開所有的潛在的危險!”

“是的,先生。”

海德裡希說道:

“但是我認為,最需要解決的是運輸問題!”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