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晉國際電影節,
經過十二年的發展,現在的古晉電影節,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電影節,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最頂尖的。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世界四大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
這個商業化氛圍極其濃厚的電影節,從一開始就是極其國際化的,在其創辦時,歐洲正在廢墟上重建,美國一家獨大,一個適時出現的電影獎項,吸引了歐洲國家的注意,歐洲各國的電影人開始摩拳擦掌,他們很希望有機會找到海外投資和發行的渠道。畢竟在百廢待興的歐洲電影的市場是非常有限的。
“……強烈的渴望刺激了電影人參加電影節想法,所以在第一屆的時候,就吸引了包括英、法、德、意等多個國家的電影人來古晉參展。”
透過車窗看著車上熱鬨非凡的街頭,李毅安頗為感慨的說道:
“也正是從那時候起,古晉電影展真正的進入國際,並且成為了國際A類電影節,相比於歐洲,古晉的電影產業,現在無論是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超過了歐洲,甚至成為不遜於好萊塢的存在。”
這一切當然歸功於我了!
李毅安的內心是驕傲的,古晉的電影產業之所以發達,除了想要打文化牌的需要之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吸引移民。
通過電影展示這裡的生活,讓觀眾看到現代且舒適富足的生活,那種生活和歐洲的廢墟饑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實,戰後美國之所以取代南美,成為歐洲人向往的地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戰後美國電影的湧入。
人們通過電影看到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界,而南美呢?隻是田園牧歌而已。
雖然電影裡所描述的有那麼一些誇張。但是對於身處歐洲戰後饑餓與廢墟中的人們來說,那一切仍然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而在古晉,不過隻是有樣學樣,依著葫蘆畫著瓢而已,用電影做起了宣傳,也正是通過電影,歐洲人了解到了這片土地,這裡開始成為他們的移民目的地。
為了充分發揮電影的作用,讓電影成為吸引移民的工具,做為幕後推手的官方對資助電影極為熱心的。
市場的需求又進一步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官方與市場的互相作用,讓本地的電影產業日益興盛起來。
靠著本土龐大的市場,差不多從十年前起,古晉就有了“東方好萊塢”的名頭。
伴隨著電影產業的興盛,自然也想到要搞一個大規模的國際電影節,在官方機構的操縱下,電影節隆重出場,在電影節的助推下,古晉的電影進一步走上世界。
憑借著電影故事情節以及優秀的拍攝質量,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古晉的電影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追捧。
而古晉電影節自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電影人,當然還有遊客。
像現在一樣,車窗外的街道上到處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電影人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他們之中有電影導演,有明星,當然還有很多遊客。”
南希也在一旁站同道。
“在美國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個電影節,其實這也是我來這裡的目的地之一。”
這裡不僅可以享受到熱帶的風光,看到最新的電影,而且還能看到很多電影明星,對於年輕人來說吸引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看著身邊的女孩,李毅安突然說道:
“怎麼樣想看電影嗎?”
看電影?
來到古晉又怎麼可能不看一場電影呢?
看一場什麼電影呢?
電影的選擇有很多,畢竟,現在正在舉辦國際電影節,大大小小的電影院放映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
不過隻有一個地方在排隊。
隊伍甚至排出了數百米,人們在那裡用各種語言交頭結耳的討論著,不時的會有人探頭朝前方看去,似乎是想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時候才輪到自己。
看著長長的隊伍,南希問道:
“他們在看什麼?”
朝著電影院看去,李毅安的嘴角輕揚,說道:
“好了,就看這部電影吧!”
特權是無處不存在的,無論如何去掩飾,它都是現實存在的東西,對於其它人來說,一票難求的電影票,對於有些人而言,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在他們排隊的時候,李毅安已經和南希通過電影院的員工通道進入影院的二樓包廂。
“這部電影真的那麼好看嗎?居然這麼多人!”
落坐後,南希有些好奇的看著座無虛席的影院,說道:
“科幻電影!”
李毅安說道:
“電影開始了。”
他的的話音落下,畫麵亮了起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係……”
熟悉的滾動式片頭出來的那一瞬間,李毅安的嘴角上揚,他的表情變得有些精彩。
沒錯,這就是《星球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