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穀。
從汽車進入矽穀的那一瞬間,李毅安更多的是感慨。
這裡就是“矽穀”。
矽穀,全世界有很多。
至少在另一個世界之中,在美國有一個,甚至蘇聯也有他們的矽穀,至於某村,曾幾也號稱是矽穀。甚至就連同印度也有所謂的“矽穀”。
可除了美國的那個,其它的發展都是不儘人意的。
而眼前的這片穀地呢?
就是“矽穀”!
但它會成長為真正的“矽穀”嗎?
到底是誰促成了矽穀?
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矽穀的產生,雖然得益於民間興旺的需求。
事實上,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公司決策主導了電子工業的進程。在最初的一兩年裡,超過85%的電子產品的研發是由由NBC資助的。甚至直到十年前,仍有將近三分之二的電子設備的研發費用來自公司的直接投資。
從半導體與晶體管,再到計算機以及飛機,NBC的研發投入極大促進了這些技術的進步。楚澤研製的電子計算機的造價,每台高達上百萬美元,後來甚至高達四五百萬美元。如果離開NBC的資助,為這樣的大型科研項目籌資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當時,晶體管的價格是極為昂貴,這限製了它們的商業應運。如果沒有電子計算機產業的采購,很難想象這個產業的後續發展。在很長時間裡,晶體管生產的全部產品都銷往軍隊,用於製造電子計算機。正是靠著這一需求,才支撐晶體管的研發,當時NBC對價格毫不計較,他們更關注晶體管的性能是否可靠。
得益於官方的支持,才有了後來的電子技術大進步,隨著新工藝的采用,晶體管價格不斷降低,並迅速變成白菜價,也正憑借著廉價的晶體管,作為後起之秀的婆羅洲,才能在家用電器領域內橫掃四方。
而家用電器產業的興盛,讓企業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晶體管以及後來集成電路的研製上,大量資金以及人員的投入,再加上不斷擴大的市場,促成了電子產業的大發展。
最終,所有的一切,促成了以矽穀為代表的電子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他們研製了新型的電子計算機,令其進入成千上萬家企業,研製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集成電路。
而激烈的市場競爭給電子產業帶來的技術進步,遠超過傳統產業。
“這就是矽穀嗎?”
坐在車裡的南希好奇的張望著周圍,似乎沒有什麼特彆的地方。
“對。”
李毅安點了點頭,說道:
“這裡就是矽穀。”
南希好奇道:
“那為什麼叫矽穀呢?”
“因為矽!”
“矽?那是什麼?”
果然不愧是文科生,麵對這樣的問題,李毅安甚至都不願意去解釋,隻是隨口應付道:
“矽是上帝送給人類的禮物!嗯,玻璃也是矽的一種。”
“矽?玻璃?很重要嗎?”
瞧著的一臉迷茫的女人,李毅安不禁心歎,難怪不斷的給鋼鐵俠添堵啊……
矽重要嗎?
重要!
實際上隻要越對半導體行業有了解,越會發現矽這玩意兒真是個老不死的。
在研製晶體管集成電路的過程中,人類嘗試了所有元素,發現隻有矽能用。
也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矽恰好啥都行,啥都差不離。集成電路也就這樣稀裡糊塗跑了幾十年黃金時期,有些問題沒爆發都不知道是被矽慣壞了。
而一開始人們選的是鍺,結果夏天太陽一曬,汽車裡的收音機就壞了,鍺半導體失效了。
也正因如此,從起步階段,李毅安就盯上了矽,一點點的解決了矽晶體的問題。
最終成就了這裡的一切……而矽穀,就是所有一切的體現。現在這裡能不能成就奇跡呢?
這裡注定是成就奇跡的地方!
僅僅隻是幾個小時之後,在矽穀,李毅安就看到了奇跡。
或者說,看到了未來,他提出的“李氏定律”在這裡正在被驗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