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四條序列來了!(1 / 2)

“我記得你是京城人吧,怎麼把湘西風貌寫的那樣活靈活現,你在那兒插過隊?”

萬事萬物都講究個動機,作家寫作自然也要有個啟發,總不能跟劉鑫武老師一樣說是夢中偶得。

還好江弦早準備了套說辭。

他砸吧口高末兒,對著空氣一通呸呸呸。

“這個還得從我著手改編《邊城》說起,我當時讀的很深,不管是書中那個蒙蒙細雨的小山城‘茶峒‘,還是沈從文老師的文體語言,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芙蓉鎮》確實有幾分《邊城》中的風情。”王扶漸漸生出些明悟。

“後來我隨劇組奔赴湘西拍攝,說起來也是湊巧,當地出了件挺出名的事兒,有個開米豆腐攤子的大嬸,人善、生意蠻好,卻受到了同條街國營飲食店經理的擠兌...”

“鎮筸城!”

王扶恍然大悟。

鎮筸城的事轟動全國,連《紅旗》雜誌都為此事撰寫了社論。

《紅旗》雜誌是最高理論刊物,是《求是》的前身。

“所以你是受到這件事的啟發,才寫了胡玉音、李國香這兩個角色。”

“沒錯。”

“原來如此。”

王扶已經有些欽佩這位年紀不大的江作家了。

他的文章,不光文學性強,社會性也強,自身覺悟又高。

應該是這一代作家中的領軍人物了吧?!

“江作家,有件事還是得和你說下,《人民文學》確實沒辦法一下子刊登19萬字的內容,我們打算分四期連載《芙蓉鎮》。”

王扶擔心他有顧慮,補充道:“你放心,連載的話,討論度、關注度絕對不會低。”

“四期?”江弦琢磨了下,“剛好《芙蓉鎮》有四個章節,分彆對應四個時代,這樣安排挺合適的。”

王扶鬆了口氣,又道:“社裡討論了下,想讓《芙蓉鎮》在文代會召開之前亮個相...”

江弦笑了。

這是催他趕緊改稿子了唄。

文代會10月30日開幕,一直舉辦到11月16日,第一天是文聯會議,隨後就是文聯的團體會員:作協、劇協、曲協、音協、影協...各自召開代表大會,最後閉幕。

順帶一提,在文聯現有的團體會員單位中,作協擁有核心地位。

作協的主席就是文聯主席,作協每次召開代表大會都是和文聯一起。

後來文聯團體會員單位越來越多,五花八門,常有人搞混。

何賽飛有次在節目裡發飆,怒噴戲曲界亂象,好多網友義憤填膺,立馬跑去衝曲協,覺著曲協肯定是管戲曲的,還衝曲協主席薑昆馮鞏。

實際上人家曲協無辜的一批。

人家曲協全稱叫曲藝家協會,根本不跟戲曲沾邊兒,戲曲歸屬於戲劇家協會,也就是劇協。

“放心吧王老師,我會儘快改出來的。”

“行。”王扶笑眯眯的,“至於稿酬的事兒,江作家您也了解現在的情況,沒以前那個價兒了。”

放在50年代,作家絕對是“高薪階層”,被列入“三名三高”。

老舍、張恨水、艾青...好多作家那會兒都用稿酬買了自己的四合院。

當時還有一故事,有位作家,因為稿酬很高,工作瑣事又多,乾脆辭職,領著老婆孩子去鄉下,準備全心全意搞文學,結果剛下鄉,就成立了“社團”,他還是得天天乾活。

“我們肯定會給你最大的優待,按千7的名家標準給你。”

“我理解、我理解。”江弦連連點頭,能給出千7的價格他已經很滿意了,至少證明他改出來的作品,沒把檔次給落下去。

“對了王老師,還有件事想請教。”

“江作家,你說。”

“我想加入作協。”

“現在?”王扶皺了皺眉,“您等文代會結束吧,您也知道,現在作協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恢複,雖說現在寬鬆了,以後的事兒誰能說得準呢。”

這絕對是善意的提醒。

站在王扶的角度,前路充滿迷霧,全然是變數與未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