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彆拿作家不當乾部(2 / 2)

“什麼時候的事兒?”

“在湘西拍戲的時候。”

朱教授沉默一會兒,正色道:“這是很好的事情,你到了該談朋友的年紀,江弦思想過硬,為人正直,忠於黨忠於人民,你們談朋友,我和你媽並不反對,是吧老劉?”

“對、對,我們不反對。”劉醫生先表明態度,又趕緊盤問:“不過江弦對未來是怎麼規劃的,他和你談過麼?”

“媽,江弦肯定是要加入作家隊伍的,他有寫文章的才華,好多大作家都很欣賞他。”

“這麼說,江弦以後是要進作協的?”劉醫生回憶了下,“老朱,我記得作協是個大單位吧,以前那作家,不都是三高...”

三高,即:高工資、高稿酬、高獎金。

“高官的單位,以前作協裡的作家多厲害啊,不過這會兒好像還沒恢複建製。”

“多會兒能恢複?”

“怎麼也在文代會以後吧。”

作協在文聯中地位超然,與文聯是同屬高官行政單位,中央直屬單位。

作家加入作協,進入專業作家隊伍後,相當於國家乾部身份,不僅享受福利分房待遇,還享受一定的工資補貼。

在50年代,文藝一級作家,如周立波、曹禺,月薪333.5元,文藝二級作家,如趙樹理、舒群,月薪270元。

進入專業作家隊伍,那就是踏足體製內,旱澇保豐收,許多人每月領上月薪,也就漸漸失去了創作的動力和激情。

閻連科還狠狠批評過這事兒,代表作《年月日》那位。

“要是這麼說的話,江弦這工作還不錯呀。”劉醫生麵露驚訝。

沒成想這準女婿,還是個準國家乾部。

......

又在人文社磨了幾天,江弦終於把《芙蓉鎮》的第一部分改了出來,供以9月《人民文學》的連載。

改稿子和擠牙膏差不多,隻要用力,就總能擠出來一點兒。

江弦沒有一直修改稿子的怪癖,大家都覺得滿意他就收手,不像有些作家,要求特彆嚴格,幾近病態。

譬如舉世聞名的文豪托翁,每當報社發表他作品之前,都會先打出清樣寄給他校對。

托爾斯泰一校對,就忍不住想修改,最後清樣被改到百孔千瘡,無法辨認,還好她夫人認得他的習慣符號,為了不給報社同誌找麻煩,隻能終夜不合眼,幫他重新謄抄一遍。

等托爾斯泰再拿到手呢,又忍不住了,欻欻又改一通,他夫人無奈,再謄抄一遍,托爾斯泰也很愧疚,發誓絕對不會改了,但是文豪的嘴也騙女人,一扭頭,他又克製不住修改,反複如是,哪怕稿子已經發出去,他忽然想起來,也會給報社的同誌追去電報,讓他們替他修改某處。

“江弦,這稿子給你,你拿去審審。”馮驥才把厚厚一摞《霍元甲》的手稿給江弦交上來。

這貨掃了一眼。

“謔,人文社的稿紙不錯啊。”

人文社是一頁500字的大稿紙,這點兒跟其他家都一樣,不過周圍留白的地方賊大。

經常改稿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邊上有大片的空白是件多麼舒服的事情,能往裡麵加好些個字兒。

“我先拿回去看看。”

離開人文社,江弦沒著急回北影廠,蹬著自行車往東堂子胡同去。

沈老師家就在那兒。

沈老師年輕時候從事過編輯工作,審稿工作自然不在話下。

隻是他年歲已高,江弦哪好意思勞煩他老人家幫忙審稿。

但汪師兄就不一樣了。

他還年輕,年輕人就得多乾活。

......

......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