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懷延捧著稿子,回到文學部,還沒來得及掃上一眼,便有人提醒他今天還有個會。
會議內容:代表們傳達落實文代會對今後電影工作的指示及方針。
今年的電影環境在慢慢複蘇,電影工作者們歡欣鼓舞,為啥呢?
8月,上麵發了一份報告,調整了電影發行收入分成比例!如今各大電影廠,隻需把利潤20%上交財政,其餘80%都能留著,作為發展電影的基金。
王洋先捧著稿子,嚴肅發言,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簡而言之,今後的電影工作,要百花齊放,要多生產創作題材。
作為副書記的張子芳,高屋建瓴。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今年是三十周年,改革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我們北影廠是不是也應該製作一部改革題材影片,為祖國獻禮。”
很快就有反對的聲音,認為北影廠不應該製作這樣的影片,這是電影行業的倒退,不符合夏衍所說的藝術規律改革。
兩邊爭執不休,對主旋律、故事性的意見不統一,歸根結底,還是左右的問題。
王洋有些頭疼,暫時擱置,解散會議,和江懷延走在一起,“懷延同誌,你什麼意見呢?”
江懷延想了想。
“文藝創作要適應時代,不管是什麼樣的題材,一定要能經得起曆史的檢驗。”
“嗯,你要做到心中有數。”
今天還有個工作,就是看《邊城》粗剪的樣片。
王洋、江懷延,和淩子風打過招呼,一起坐在銀幕前,欣賞著每秒24格的造夢機器,投映的一段湘西美麗故事。
電影最後。
風雪孤舟,邊陲小城。
翠翠斜倚船上,大雪紛紛下著,她心裡仿佛也在下雪。
天地一白,碧水林青。
一船,一女,一狗。
耳畔響起悠揚的笛聲,夾雜著旁白念詞:“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所有人怔怔的坐在銀幕前,愣了許久,繼而有淅瀝瀝的掌聲,這像是觸發了某個機關,逐漸擴散為如雷般的掌聲。
“對!就是這種感覺!”
“太美了美的像幅畫。”
“淩導,你這部電影,相信沈從文先生看了,也會讚歎不止。”
“書裡的邊城原來就是這樣子的。”
王洋用胳膊抹了抹眼角,真摯的說:“淩子風同誌,伱拍的很好,你拍出了藝術的力量!”
北影廠有四大集體,淩子風是第三集體的領頭人,王洋做出這個決定時,北影廠內部頗有微詞,因為淩子風作為北影廠的導演,從未拍過北影廠的電影,反而為上影拍了《金銀灘》和《母親》。
但王洋力排眾議,最終定下了淩子風,對他委以重任。
江懷延也很激動,“淩導,這部片子要是放出去,你要多一部代表作了!”
淩子風樂樂嗬嗬,“這是劇組所有人的功勞,尤其是編劇,這個劇本編的好,我當時看完,整部電影在我腦袋裡播放了一遍一樣,江弦他是個會改編的人才,要論起來,這部電影他功不可沒!”
“江弦.”王洋忽的想起:“懷延同誌,江弦剛才拿給你的那個劇本,你看了沒有?”
“還沒來得及看,一會回去我就看看。”江懷延道。
“江弦寫了個劇本?”淩子風耳朵一動,稱讚道:“他的確是個文藝創作上的人才,《邊城》裡頭好多鏡頭的設計,都是他給出的主意,和他合作,真是愉快。”
“是麼?”王洋沒有想到,“不過終究是改編,和創作還是有一定的區彆,不知道他寫的那個劇本,到底有幾成改編《邊城》的功夫。”
這邊事了,江懷延回到文學部的辦公室。
腦袋裡還在想著王洋剛才在會議後的話。
從八個樣板戲的年代過來以後,北影廠如今拍攝的電影,頗有些大逆不道,更注重於電影的娛樂性質,以及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