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王好為派去體驗自行車運動員狀態,還要學習騎摩托車。
這會兒拍戲都比較講究,演員地位也不高,為了拍戲啥也得學,連自己的生活習慣都得強迫著改變,不然輕則挨罵,重則挨打。
像趙靜拍《新風歌》的時候,演一農村婦女,拍戲時候腿習慣性外八,被導演當眾惡狠狠踹了好幾腳,隻能抹抹眼淚,長個記性。
《父母愛情》裡的梅婷,拍戲站姿不對,也被攝影師踹過。
後世那種,騎個馬還要“麻辣隔壁”的,放到這會兒,導演得扇她倆大嘴巴子。
朝陽166號。
人文社。
江弦把自行車捆在車棚的鐵杆子上,拎著挎包,從正門進去,走樓梯上三樓,來到北組。
他一眼便瞥見李景峰,這家夥人高馬大,站在人群中特顯眼。
“景峰同誌。”江弦把李景峰喊住,取出幾頁稿子,“你要的序,我找人寫好了。”
“啊?”李景峰頗為意外,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你找誰寫的?”
“你看看。”
江弦把稿子遞給他,李景峰瞥一眼:沈從文。
[今年早春,於研究所結識一位小友,恰逢北影廠與我洽談《邊城》
拍攝事宜,機緣巧合下,與江弦相識。我是個對一切無信仰的人,卻隻信仰生命.]
李景峰讀了一遍,字字淳樸真摯,絕對是交情匪淺,才願意為對方寫出這樣一篇序文。
“嗬,你和這位關係這麼好?”李景峰感到不可思議。
“寫的怎麼樣?”
“挺好的,真挺好的,不誇張的說,字字珠璣。”
江弦解釋說:“我找的這位名氣雖然沒那麼大,不過我覺得,他老人家很適合給這篇湘西背景的寫序。”
“是不錯。”
李景峰通讀一遍,又麵露尷尬之色,“江弦,這事兒也是我多此一舉。”
“怎麼了?”
“前些天去上海,我拜訪巴金老爺子,想到你的事情,我就和他提了提,開玩笑的問他能不能給你寫一篇序”
江弦隱約猜測到什麼,“後來呢?”
“我沒想到他真的寫了一篇,今兒早上剛傳真過來,這事兒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你。”李景峰從桌上拿起一份傳真,遞給江弦。
[先生,女士,花費金錢讀書是小事,花費你們寶貴的時間讀書是大事,但我以為,這本書是值得一讀的]
“.”江弦滿臉無奈,“兩篇序?這可怎麼辦?”
“我不道啊,要不兩篇都刊上去?”李景峰提議。
倆人正聊著,人文社的老太太韋君宜走過來了,她個子不太高,人文社的每個人都極尊敬她。
“景峰,江弦。”
“韋老師!”江弦恭恭敬敬打個招呼。
韋君宜把手上的信紙遞過來,“景峰,你不是托我找人給《芙蓉鎮》作序麼?我昨晚和茅盾說了一下此事,沒想到他很愉快答應下來,還親手給題了一個書名。”
江弦看了一眼,是繁體的芙蓉鎮三字,字跡清勁,俊逸灑脫。
又馬上看到茅盾所作的序。
[須提前告知各讀者,《芙蓉鎮》我尚且沒完全讀過,僅有著聽人講了的支離破碎印象,有些忘了,有些卻記得很深刻.]
江弦:“.”
李景峰:“.”
韋君宜有些奇怪,“茅老親自作序,你們怎麼不開心呢?”
“景峰,你害我!”
“這、這我也沒想到會這樣啊。”李景峰有些鬱悶,“再說你小子臉也太大了,茅盾、巴金這樣的大人物,居然這麼輕易就給你作序了。”
韋君宜弄清楚事情緣由,一時間哭笑不得,“這三位都是彆人求之不得的人物,到你這,這麼輕易就弄來了三篇。”
“老太太,這可如何是好?可彆讓我得罪了人。”
“無妨、無妨,三篇序也沒什麼,全登不就好了。”
李景峰想了想,“順序呢?”
“按姓氏的首字母排?”
“也好,不過這裡麵,有兩個人都姓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