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好作品,一部充溢著崇高的革命情愫、能夠提高和淨化人們思想境界的作品。
在軍事題材創作上,有著突破性的貢獻。
它以雄渾悲壯的故事呈現戰爭的殘酷,以飽滿豐富的情感塑造了一係列軍人英雄群像,以現實主義手法揭示了人的精神世界的寬闊和複雜.”
這篇文學評論對江弦的《花環》這篇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認定其是一部軍事文學史上難得的突破之作。
靳少先看完以後欣喜若狂,馬上拿給《十月》編輯部的同行們傳閱,大夥看過以後一致叫好。
這篇文學評論不光寫得好,還出自馮沐同誌之手。
馮沐是“山藥蛋派”的伯樂,在另一時空中,他給爭議巨大的《喬廠長上任記》撰過文,給寂寂無名的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撰過文,是文學批評界的一座高山。
在這篇文學評論當中,馮沐沒有吝嗇他對江弦這名作者的喜愛,在評論中認定江弦是一位“有良心、有才能的作家”。
“沒想到馮沐同誌真給你寫了。”靳少先第一時間找來江弦,他臉上帶著失而複得的喜悅。
江弦也是意外。
不過並沒表現的有多驕傲,“看來馮沐同誌是認同了我寫作的立足點。”
靳少先看著他一臉的雲淡風輕,倒是佩服起這個年輕人的這份定力。
不過再一琢磨。
合該如此!
前段時間人家出版的《銅錢街》可是用了茅公留的一篇序!
江弦本人和茅公兩人在序文裡一問一答,彼此回憶,交相輝映,情真意切,惹得多少讀者潸然淚下,回憶那位不久前辭世的文壇巨匠。
經過三審,《十月》編輯部決定發表江弦這篇《高山下的花環》。
之前說過,《十月》是雙月刊,他這個雙月刊和《收獲》不同,是單月發行,《花環》被安排在今年7月第4期上。
《十月》的編輯們雄心勃勃。
不僅準備在頭條位置刊登《花環》,還要同期配發江弦的近照和簡介以及馮沐的評論,力求向廣大讀者隆重推介這部振聾發聵的當代軍事文學史“扛鼎之作”。
沒錯,《高山下的花環》還沒發表,隻是經過了小範圍的流傳,就已經被視作當代軍事文學史上的“扛鼎之作”了。
這天,張守仁敲開了江弦的家門。
他來的時候,江弦和朱琳倆人穿著運動服,正在樓底下空地練功。
“這練什麼氣功呢?”
張守仁擱旁邊兒看了一會兒,也不知道這倆人練得是什麼路數。
“老張,你怎麼來了?”
江弦把招式一收,擦了擦汗,解釋道:“不是氣功,就是瞎活動活動。”
朱琳和張守仁打了個招呼。
江弦拍拍張守仁,“老張,是不是《花環》又出什麼事兒了?”
張守仁哭笑不得的從挎包裡取出一張單子。
“你啊,《高山下的花環》稿酬你不要了?”
“稿酬?”
江弦一拍腦門,“你瞧我這記性,差點兒都忘了還有稿酬這回事兒了。”
張守仁抿了抿嘴,被這廝凡的說不出話。
《十月》給江弦開出的當然是千字10塊的名家標準。
《高山下的花環》字數不多,將近九萬字,到手的稿酬算下來也就是將近九百塊錢。
這會兒實行的是“八級工資製”,八級工的工資那就頂了頭了,一個月八十來塊錢,900塊,也就差不多8級工一年的工資了。
再換個賽道,張守仁記得江弦說過《花環》這篇是他花了兩個月完成的。
兩個月賺了900塊,一個月也就是450塊。
這賺錢的速度,按照行政“24級工資製”,這小子月收入和3級、4級相近了。
那可都是帶“國”字的!
“行了,我這東西給你送到了,您倆接著練吧。”
張守仁把稿酬單送來就告辭,任江弦怎麼勸說,也不再留下來喝茶。
江弦又拉著朱琳操練。
“你這什麼怪功夫?”
朱琳疑惑道:“要不我還是去外邊兒報個氣功班,跟著人家師傅學兩天。
我看北影廠好些人都去呢,小慶姐還給我推薦了個師傅。”
“跟他們有啥好學的。”
江弦咕噥著,翻看著手上的一部古籍,這是他從中國商店用僑彙券淘來的。
在京城,可以買賣古董文物商店一共六家:文物商店、榮寶齋、京城家具廠、信托公司、友誼商店、中國書店。
中國書店以經營古舊圖書、碑帖字畫為主。
這六家收的全是外彙券和僑彙券,國人基本上買不了。
沒辦法,這和這會兒古玩行業的性質掛鉤。
建國以後實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全麵公私合營,作為私有形式存在的古玩行業已經不存在了。
後來因為北韓和冷戰影響,
中國國際貿易極大縮減,外彙奇缺。
為了創彙,各地這才紛紛成立國營性質的文物商店、工藝美術商店將一些從民間收購來的“重複和價值一般”的文物藝術品出售給給外賓,以此來獲取外彙。
江弦淘這麼兩本古籍,也不是一時興起,鍛煉身體,主要是給朱琳練練基本功。
前段時間,北影廠收著通知,由長城公司製作的電影《少林寺》要來北影廠演員劇團挑個女演員。
嗯,就是李連戒演的那個《少林寺》!
《少林寺》算是國家任務,一開始是廖公提議說:香港及海外觀眾都喜歡看武俠片,為什麼不可以拍一出少林寺或太極拳?
香港長城電影公司接下了這活兒,請了當時香港賊有名的導演陳文挑大梁,準備拍一部《少林》出來。
陳文導演雄心壯誌,來內地拍了一圈人傻了。
來之前也沒想到北方的冬天是這樣啊!
陳文也算是拍了一輩子電影,沒想到來內地拍一次直接翻了車。
季節趕上了冬天,拍的時候沒注意,拍完了發現畫麵又灰又暗,加上他用了一堆京劇演員,整部電影看著特怪異,硬著頭皮這麼拍了幾個月,陳文知道自己拍的絕對不行了。
花了40萬港元,他也堅持不下去了,趕緊請張鑫炎來進組接替自己。
張鑫炎就是後來拍《七劍下天山》《功夫小子闖情關》的導演。
他一進組,立馬大刀闊斧的改,把陳文那一套全部換掉。
原本《少林寺》是正劇,他改成喜劇。
原本《少林寺》主演是長城公司的吳剛以及京劇演員,他決定換成內地的武術精英出演。
於是就有了上北影廠挑女演員這一出,來選女主角白無瑕的演員,前提自然是要長得漂亮,其次便是有一點點武術功底。
江弦清楚的記得,原本的白無瑕這個角色,選的是北影廠的演員丁嵐。
《少林寺》一上映,丁嵐和李連戒倆人一塊兒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過這一次多了個他,一切自然就不同了。
於私,朱琳是他媳婦、丁嵐不是。
於公,朱琳是中國演員、丁嵐不是。
朱琳和丁嵐一樣從小都練舞蹈基本功,論古裝扮相更是全國人民都認可的美麗。
在江弦看來,這白無瑕,丁嵐能演,朱琳自然也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