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外國人眼中的華夏最偉大人物是誰?孔子:你可彆瞎說(1 / 2)

【鷹國曆史如何介紹華夏?僅有幾位華夏人被編入其中,他們都是誰?】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很注重曆史教育。】

【在其餘國家的曆史教材中,也會對我們華夏的曆史進行介紹。】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老對手鷹國的曆史教科書上,是如何個紹華夏曆史的?】

【在《世界曆史》一書中,著重介紹了華夏曆史上幾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顯然在鷹國人的眼中,這幾位曆史人物是對華夏乃全世界都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

【在鷹國教育者眼中,他們就是華夏曆史重要的代名詞。】

【那麼,這是哪幾位華夏人物呢?】

【第一位,孔子。】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被華夏古代讀書人稱為“至聖先師”,是古代讀書人的老祖宗。】

【尤其是孔子的儒學思想,幾乎影響了華夏封建社會2000餘年。】

【他的“仁愛”、“禮治”、“中庸”等理念深入人心,成為華夏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

【而在鷹國的曆史教材中,也給孔子預留了一個崇高的位置,成為第一位被重點介紹的華夏人。】

【其實對於大洋彼岸的鷹國人來說,他們並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孔子的思想。】

【這本教材認為孔子一位大思想家,這一點倒是沒錯。】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鷹國人在這本書中將他塑造成了一位“法學先知”,想當然的認為孔子是我國古代法律的啟蒙者。】

彈幕:

——“法律啟蒙者孔子是認真的嗎”

——“這個理解水平堪憂,至少查查資料吧”

——“孔子:你可彆瞎說”

——“法學先知是什麼鬼,這也能聯係到一起?”

——“這就是文化差異吧,硬要對號入座了屬於是”

……

春秋位麵。

孔子站在天幕下,望著上麵閃過的內容,神情頗為複雜。

顏回和子貢在一旁看得麵紅耳赤,恨不得立刻衝到那鷹國去理論一番。

“夫子,這鷹國之人也太過分了!您教導我們的是仁義禮智信,何時成了什麼法學先知?”

子貢也忍不住開口:“是啊夫子,您講究以德服人,教化於民,怎能與法家相提並論?這些異邦之人,當真是閉門造車!”

“不必如此動怒。”

孔子輕輕搖頭,“異邦之人不解我教,也是情理之中。”

“譬如琴棋書畫,不習其道者,又怎能知其中三味?”

“可是夫子,您的教導明明是要以禮化民,以仁治國,這些人卻偏要曲解成法家之說!”

“貢兒,你且想想,他們所處之地,禮樂教化、君臣之序皆與中土不同,如何能理解‘克己複禮’的真意?與其惱怒,不如想想該如何讓他們明白我中華文化的精髓。”

“可是夫子,您看他們這般誤解,難道就不生氣嗎?”

顏回仍是憤憤不平。

孔子撫須微笑:“氣惱又有何用?倒不如說,他們能將我寫入教材,至少證明華夏文化已傳播萬裡。”

“隻是望後世學者,能為異邦之人細細講解,莫要讓他們再這般誤解下去了。”

……

【第二位,秦始皇。】

【秦始皇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曆史人物,也是他在稱帝後建立了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鷹國人認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中,華夏之所以能延續下來,是因為秦始皇不僅實現了統一,還奠定了華夏後世2000餘年的基本格局。】

【在鷹國人眼中的秦始皇是偉大的、神聖的、不可一世的。】

【第三位,漢武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