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坐公交回到城裡已經過了午飯時間,手裡提著站長給他的一小袋地瓜,緩緩往自家居住地,南城一條小胡同走去。 京城他前世來過,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繁華的不得了。可眼前的京城卻讓他想起前世老家縣城,甚至不如他原來老家縣城繁華熱鬨。 此時他腦海裡京城模樣更多的是一條條曲裡拐彎的胡同,和家裡那破爛居住環境。 二環路沒後世裡那麼寬,更沒高架橋和立交橋,就是一條普通的馬路,兩邊都是那種木頭做的電線杆子,上麵刷著黑乎乎的瀝青油防腐。 入目處街道兩邊都是低矮的房屋,大多數房屋都是用那種青色的磚蓋的,建築風格也更接近民國時代。 街上的行人基本上都身穿藍青色,軍綠色和白色衣服,偶爾還駛過一輛圓頭圓腦的公交車或方頭方腦的綠色吉普車,整個畫麵猶如就像在看一部黑白電影! 拐進一條狹窄胡同,走不遠就是他們家居住院子的大門。 進到院裡,穿過一條狹窄的碎磚頭鋪地過道來到院子裡,院子不大,狹長,南北走向。 兩間頭東廂房就是他家,正房三間住了兩家人是燈泡廠的職工,西廂房兩間和兩小間倒坐房住了兩家,都是石棉瓦廠的職工。 他家原來東西城幾座老宅讓他爺爺交給國家了,但還和另外搬進來的十幾家一起居住在自家院裡。 後來家裡人口凋落殆儘,隻他爺倆住,房管所上門讓他們倆搬家,騰出居住的五間大正房,給換到南城這兩間廂房裡落腳。 正是上班時間,院子裡也沒什麼人在家,他推開自家屋門,到裡屋,看到爸爸楊建軍正躺床上睡覺。 他悄悄退出來,轉身來到外屋,映入眼簾的首先就是一間7、8平米的小屋子。 屋裡放著一張折疊桌,靠牆角落還有一個碗櫥,屋頂上垂下一根黑黑的電線,吊著一個用毛玻璃做的燈罩。 案板上有半顆白菜,一根胡蘿卜及一些小碗裝著油鹽醬醋。案板邊是一個燒煤球土灶,灶台上扣著一口黑鍋。 他來到院裡,仰頭看看藍的發亮的天空歎息:“隻聽說以前人們生活困難,現今看到了,是真的……困難!” 院子狹窄,沒有私搭亂建空間,夏天熱,都備有小灶桶在院子裡做飯,冬天太冷,就隻有各回各家擠著湊合。 “咕嚕嚕……”肚子裡麵發出陣陣響聲,好像餓了,要整點東西吃啊! 他回身來走進屋裡,站灶台邊,鄭重嘟囔道“既然我占了你的身體和記憶,那我今天就變成你了,一個不一樣的你:楊明”。 捅開灶台,加個煤球,等火上來,他煮了點麵糊糊加白菜葉。 吃飯桌子上扣著一個用紗窗布做的罩子,下麵是一小碗鹹菜,他就著鹹菜呼呼吃了兩碗,畢竟前世經曆太多,隨便糊弄點吃的難不倒他。 剛剛吃完飯,正要收拾,裡屋楊建軍說道:“石頭,是你嗎?啥時候回來的啊!” 這個石頭是楊明小名,熟悉的人都叫他石頭。 “嗯,是我,我回來一會兒了,您彆動了,我已經吃完飯了,這就收拾”。楊明收拾完進到裡屋,看到楊建軍躺床上,兩眼望著屋頂一動不動。 “怎麼了這是?”楊明腦海裡記憶支配著話語,關切問道。 楊建軍轉頭看看兒子:“沒什麼,上午街道劉大媽來說了,家裡你上班,救濟的事兒……沒戲了。” 楊明低頭想想,知道楊建軍說的是什麼事兒。 既然做了彆人的兒子,腦子裡滿滿都是父愛的記憶,他開口道:“爸……您彆再操心了,我能養活您,我想了……下個星期就去跑外勤,收點東西來貼補家用”。 楊建軍痛惜看著兒子道“爸爸沒本事……拖累你了,幸好……你媽去世了,國家出了撫恤政策才能把你戶口轉到京城,要是……那咱家可真就完了”。 楊明皺眉:“爸……媽媽去世……您不能說幸好”。 楊建軍自嘲一笑:“沒有京城戶口……你能正常上學接班嗎?這個世道……我們這樣家庭出身……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話題很沉重,楊明不知道怎麼接。 見兒子低頭無言,楊建軍撐著床幫坐起來,穿上棉襖,伸出殘留的一條腿,準備彎腰穿鞋。 楊明無聲扶著楊建軍坐好,他蹲下來給爸爸穿上鞋,拿過拐杖架在楊建軍腋下,後退一步讓楊建軍起來。 “彆扶我,我去趟廁所”楊建軍一瘸一拐出去後,楊明心裡很不是滋味,記憶中知道楊建軍截肢了,但看到那半截殘肢後他還是很震撼! 裡屋兩張床,門後那張窄點的就是他的,躺下側身能瞧見楊建軍床下那個解大手用的木頭馬紮子。暗自歎息一聲,他思索以後日子可怎麼過。 彆看他來自後世,但現今這個社會知道的再多都沒用,限製太死。可以說沒有單位是寸步難行,隻能在單位想想辦法了。 晚上做飯時,院子裡熱鬨起來,幾家人上班的都下班了,上學的也放學回來了。 楊明憑著記憶和熟人打了招呼,就回屋拿起蘿卜洗好切起來。楊建軍則坐在灶台邊熬地瓜稀飯。 這年代冬天就是白菜蘿卜,稀飯饅頭,偶爾買點肉,熬頓白菜粉條,就算改善生活了。 院子不大,住在院裡的五家人還分三派。正房燈泡廠兩家親厚,西廂房和倒坐房兩家是一個廠的,關係也處的不錯。 隻有楊明家是後搬來的,加上出身不好,自卑感強,獨成一派,平時見麵打招呼,卻不怎麼到家串門。 去外麵上完廁所,楊明早早躺被窩裡暖和暖和,沒有暖氣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 父子倆有一搭沒一搭聊天,主要是楊建軍說,楊明負責“嗯,啊!是嗎?”。 熬到十點多,楊建軍睡著了,楊明卻遲遲睡不著。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更彆說前世睡覺習慣刷短視頻了。 一天下來,楊明想了很多,接受現實是肯定的了。他現在心裡想的是如何改善生活質量,讓爸爸能安心,嘮叨了半晚上,他感覺老爸還是有點自哀自怨…… 在家陪了爸爸三天,閒暇時也去外麵逛了逛。主要是印證記憶中的印象,好儘快適應現今時代生活。 其實原主生活非常單調,平時沒什麼同學好友來往,記憶中大多是和父親相依為命的場景居多。 休完三天假,楊明又趕早班車去上班。和記憶中的一樣,臨近年關,沒什麼事情可做。 站長五十多歲,長的五大三粗,是軍隊轉業的士兵,為人豁達大氣,平時對楊明很照顧。 楊明說想弄輛三輪車跑外勤多賺點錢。站長歎息道:“哎……是你爸需要錢治療吧!聽說現在還經常吃藥鞏固,他能報銷百分之七十左右,想必自費那部分也不會少”。 “嗯,出院後續治療需要部分自費,是不夠用,積蓄早沒了,我爸現在舍不得花錢,天冷,傷口時痛時癢,前段時間還潰膿了,沒辦法呀!”楊明低頭說道。 “咱這裡隻有平板車,你還小,用著不合適,三輪車我給你找。不過得等過了年,天氣暖和了再說,年前沒幾天了,等等吧!”。 楊明又討教站長收廢品具體事宜。 站長說:廢品收購其實也簡單,我們廢品回收站什麼都收,像是普通的廢紙、廢鐵、廢銅、廢塑料、舊衣服、舊鞋、破瓶子廢玻璃都要,另外像頭發、電池、牙膏皮之類的也收。” “隻要每天走街串巷不閒著,收好了就交到咱這裡,咱們收購價比城裡貴一點,隻要堅持下去也能賺錢,看你能收到什麼了”。 過了幾天,楊明重生後第一個春節到了。 () 。
第2章 出路何在?(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