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力幫是乾啥的,人人能乾不說,人數更是龐大的驚人,苦力幫為此調動了三萬眾的情況下,這座城居然最快完工,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奠定了地基部分,三個月具備雛形,五個月宣告完工,而這時候,夏國才剛剛反應過來,甚至都沒工夫想好對策,就驚愕的看到對麵一座高城拔地而起,看的他們眼暈脖子酸。
而這座城池規模並不算大,滿打滿算剛好可以滿足江凡容納十萬人的要求。如今這裡有一萬漁州軍重點駐紮。而且因為的確建造了碼頭,也成為苦力幫據點之一,駐紮了五千多苦力幫眾,同時苦力幫也在不斷幫著輸送人口進來,但大多數都是漁民,畢竟在黃沙幫附近彆的從業者也很難維持,這個數量也不過四千多。
剩下就是零零散散收攏的民眾。所以這裡人數其實不多,連軍帶民不過兩萬多人。
但隨著黃沙幫輸送,以及城池住所的完善,必然會越來越多。因為有一點值得稱道,這裡住所是免費提供的,雖然粗糙了些,但對窮苦百姓而言,已經求之不得了。
不過,單說收攏流民方麵做的最好的,靈猴城就差得遠。
這方麵最出色的是公羊和湯盎兩城池。這是由楊威和楊和兩個親兄弟結成聯盟打造的城池。
而他們的做法不算複雜,卻很耗費精力。
他們選擇的是一片相對肥沃的土地,計劃打造兩座城以農耕為主的雙子城。而這個地點則是秦嶺南麓靠近魏,距離夏也不算遠的地界。目的就是為了收攏兩國流民。
所以,這兩位最開始根本沒建城,第一步反而是搭建簡易房舍,然後購買驪山先進農具拓荒墾田。
做這些事,兩萬兩黃金就顯得很充裕。於是,整齊的簡易房極快落成,更是利用半年時間開墾出一萬畝良田。
至於開墾人手是他們拿出五千兩黃金招募而來的普通民眾。在免費提供食物、房舍、種子和農具的情況下,這一萬人很快落戶。
有了人手之後,他們才開始圍繞房舍修建城池。辦法是從那一萬人中抽調四千青壯專司建城,而其他六千則負責耕作養人。
至於資金,早就不足了,他們便采用了古法建造土城,但不是說這樣不行,反倒是容易施工,而且材料容易獲取。而他們建設的土城比一般城牆更厚一倍。
但這種方法雖然快,卻因為起步晚,加上要完全自給自足,所以,他們也是最後完工的城池,就在上個月,才算徹底竣工。
不過,江凡對於這兩座土城相當滿意。首先是兩座城的位置,非常利於招攬遊民,其次,城牆結構為土坯,非常方便修複。第三,雙子城互為呼應,難以攻占。
尤其讓他讚賞的是,他們也沒辜負這兩座城的名字,到今天,雙子城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主抓耕作,一個主抓畜牧的彼此呼應之地。
耕田產生的秸稈之類可以作為飼料,而動物糞便又能成為土地養分,完美循環。
這種情況下,儘管魏國和夏國千方百計阻攔,但還是有無數流民湧入,雙子土城人口不算六千駐軍,光是百姓已經達到十萬餘,遠遠超出江凡預期。
至於這兩座城的城主,就沒有選擇其他人,因為隻有他們清楚自己一步步的發展周計劃,所以乾脆兄弟倆親自擔任,隻有城尉和城守接受了漁州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