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梗到熱梗得有個過程。
一聽奇,二聽熟,三才是熱。
開頭得奇,打相聲演員嘴裡一說出來,觀眾仔細一琢磨。
“喲,新鮮嘿!”
“有點意思哈!”
這梗就算立住了,剩下的就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成的。
花花轎子人人抬,得靠演員和觀眾一起反複傳播,最終才能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熱梗。
人說,寫新段子是為相聲行當置產業,那造梗就是為德芸社置產業。
比如說,唐雲風以前嘴裡喊出來的“郭桃心”“桃心公主”“驢鞭”“補腎”,還有他自己的外號“唐流氓”。
上至郭德剛,下至一眾小角,合適了就拿來用,這沒有什麼違和的。
人生嘛,不就是笑笑彆人,再讓彆人笑笑自己麼?
更何況,他們還是相聲演員!
專屬梗?
不存在的。
隻不過是誰說得次數多,誰把它說出了名而已。
有了托底,其他演員便開始添磚加瓦,幫他把這個標簽貼穩嘍。
那些未熱起來的,成百上千的包袱,沒人會記得的,更沒人會管它屬於誰的。
沒有的事兒!
演出至此,墊話完成,入活兒完成。
唐雲風的表演,已經讓郭德剛和於慊很滿意了。
不然,你以為郭德剛真會腦子一熱,說出什麼“亮底就讓你出師”這種話來?
幼稚!
一切隻是順勢而為罷了。
台上的爺仨,各自的目標均已經達成,那後麵便不再折騰。
隻按本子往後順,順利演完便算大功告成。
求穩!
現在的《扒馬褂》,遠沒有後來其他小角們演時那般複雜。
複雜,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
甚至可以說所有的段子,都是被逼出來的。
同一個活兒,使得人太多了,那便沒飯吃。
能怎麼辦?
改唄。
新段子就是這麼來的。
尤其是現在進入網絡時代,亮過的底,沒多長時間,觀眾們都能摸得清楚。
就這環境,你再不換點新花樣,觀眾能買賬嗎?
好在,這是後話。
目前的《扒馬褂》,傳統內容便已經足夠了。
連說傳統相聲的人都沒幾個,再去擔心某段傳統節目,大家非常熟悉,聽著不可樂,這不是笑話嗎?
從前麵的人物塑造上可以看得出來,這一版的底也是傳統的底。
一是自家的水井被大風吹到了隔壁鄰居家。
二是騾子被掉在茶碗裡被淹死了。
三是沒有頭,烤熟的鴨子從天上飛到餐桌上。
於慊挖下的坑,吹出去的牛,唐雲風為了不脫馬褂,拚命幫他圓謊。
前麵現掛他都能接得住,更甭說這回有本子了。
爺仨,你來我往,沒有一句話掉在地上的,說得著實熱鬨不已。
不時,表演來到尾聲。
唐雲風將馬褂脫下來,往桌子上扔。
“這馬褂我不要啦!”
《扒馬褂》表演完畢。
全場掌聲如雷,觀眾們紛紛叫好。
後台的一眾師弟們,終於看完了大師兄出師考核的表演。
隻是眾人有些傻眼。
作為內行人,他們有太多的地方,分不清這到底是提前設置好的,還是臨場砸的現掛?
這話說出來,可太丟人了。
隻是真不是他們沒認真學,實在是台上爺仨的活使得太順溜,太瓷實。
每一句話,都像是提前對過活兒似的,可他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總結一句話,隻能說:“大師兄真的不得了!”
跟師父和大爺同台較量,都能發揮得這麼好,太有水平了。
有得學!
有得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