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前麵從243章開始便有修改,最後一二十章也都重新寫過了,已經訂閱的無需再付費,如果有興趣可以刷一遍。
另外間隔時間太久,以前一些劇情可能忘記了,如果發現有出入的地方,也可以提醒一下水牛,水牛儘量完善,再次拜謝諸君!】
短暫的熱鬨過後,一切回歸平靜。
王月波次日,卻來到了他乾媽連麗茹家。
老太太今年已經64歲,從煤礦文工團退休後,就很少出門。
但作為評書門最正統的傳人,自身也書藝不凡,當然閒不住。
最近幾年,她就一直在整理一部書,叫《評書三國演義》。
這部書源於她父親連闊如的傳本,內容非常精彩。
連麗茹曾於1998年,攜此本遠赴馬來西亞訪問演出。
當時選擇了五大城市,每場演出幾個小時,場場座無虛席,效果相當轟動。
但是。
好像冥冥之中自有注定,那次演出成了她藝術生涯最後的榮光。
而隨著她一起落寞的,還有整個評書一門。
往前看,也不遠,就在90年代,評書是何等風光?
但隨著電視普及,網絡興起,僅僅才幾年工夫,便快無人問津了。
而評書門的名家大蔓也老的老,死的死,眼下連一位還活躍在舞台上的都找不到。
再以後呢?
評書怎麼辦?這門古老的手藝誰來傳承?
所以時常焦慮的連麗茹,便儘可能多的整理文本,以期薪火相傳。
此時正伏案書寫,聽到動靜抬頭見是王月波,又低頭繼續忙碌。
“小波,有日子沒家來了,最近忙什麼呢?”
王月波給她倒了一杯茶,放在桌子上:“乾媽,跟您打聽一個人。”
“打聽人,誰呀?”
“說是叫成五爺,一位口技門的高人,您聽說過嗎?”
連麗茹聽聞,這才抬起頭,摘下鼻梁上的眼鏡,看著他:“成五爺,會口技的?”
“對,不知道具體叫什麼,但應該年紀也挺大的。”
連麗茹皺著眉頭,思量片刻:“哦,我可能知道是誰了。早年間天橋有個賣藝的,江湖人稱‘叉成’,你知道嗎?”
“不知道,多早的事情?”
“那可早了,比我父親那會兒應該還要早。這個人叫成寬,口技非常厲害,完了手藝又傳給了自己的子女,當時還有說法叫‘南孫周,北二成’,你問的這個成五爺,應該就是成寬最小的五兒子。”
王月波聽完,恍然大悟的噢了一聲。
連麗茹卻追問道:“這冷不丁的,你怎麼想起打聽這個人來?”
王月波坐下,笑道:“這不是昨天去了一趟德芸社,郭德剛有個徒弟會口技,說是拜的這個成五爺。”
一聽“德芸社”,連麗茹瞬間冷了臉:“讓你少跟那幫說相聲的混,你怎麼就不長記性呢,好好學評書不行嗎,啊?”
老太太是個火爆脾氣,也是真討厭相聲一門。
哦,她還討厭西河門。
王月波不敢惹,趕緊解釋道:“不是為了相聲,是因為評書才去的。”
“你糊弄傻子吧,是不是以為我老糊塗啦?”
“沒有,乾媽。他們弄了個書館,昨天拍宣傳評書的片子,我這才過去捧場的。”
連麗茹愣了一下:“德芸社開了評書館?”
“對呀,現在整個四九城也就他們一家書場,我覺得這是好事情嘛。”
“那場子怎麼樣,你仔細跟我說說。”
王月波見乾媽的臉色緩和了不少,當即把情況大概介紹了一下。
連麗茹聽完,沉吟片刻,搖頭道:“唉,現在開一家這麼小的書館,都這麼難了嗎?”
“誰說不是呢,我現在連個練手的地方都找不到。”
王月波也跟著歎氣,旋即又小聲試探道:“乾媽,我想去德芸書館說書,您看行嗎?”
連麗茹頓時又爆了:“去什麼去,他們西河門那幫人懂個屁說書啊?你就自己好好練,場地的事情我再想想辦法。”
想啥辦法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