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頭的老百姓,其實都非常的純樸,隻要給他們一點點好處,他們就會傾其所有來支持你,報答你。
在資源不足,戰力不足的情況下,獲得老百姓的支持,是打贏這場戰爭的重要因素。
溫三也算是摸著前輩的石頭過河,見過很多失敗的案例,也明白華夏的成長過程。
從思想上,他的很多想法明顯是要勝人一籌的,至少在大方向上,不可能行差踏錯。這才是他最大的優勢所在。
在溫三的刻意推動之下,他實控的地盤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彆是部隊的凝聚力,老百姓的向心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相鄰敵戰區的老百姓知道這些消息之後,想儘千方百計,往溫三的地盤上跑。
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到了溫三的地盤上,有免費的地耕種,沒有受到地主的打壓,糧食的產出隻需要上繳兩成,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口糧。
這麼優厚的條件,對老百姓的吸引力是難以想象的。
那個年代裡,好些人去參軍,並不是想要乾什麼大事業,創什麼豐功偉績,就是為了有一口飯吃。
死都不怕,就怕餓肚子。
溫三的地盤推行的新政策,就是保障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不會餓肚子。這對那些生活沒有著落的老百姓來說,自然是無限向往的。
敵戰區的老百姓想往溫三的地盤上跑,其它地區生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也在往溫三的地盤上跑。
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溫三所控製的地盤上,總人口上升了近三分之一。好多空餘的土地,都被這些湧過來的老百姓耕種了起來。
溫三還鼓勵大家開荒,將自己周邊的土地都開墾出來。
本著誰開墾,誰掌握的原則。新開墾的土地,隻需要上繳一成收入。卻能夠極大的增加耕種者的糧食收益。
這個過程中,溫三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比如種子的問題,資金的問題,基本生活保障的問題。對於一個快速膨脹的團體來說,錢是永遠不夠花的。
這時候,銀行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徐州銀行在這個時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合理放貸的情況下,基本能盤活大部分的土地。
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溫三的兵力也在快速增加,一下子突破到了13萬。
新增的兵員中,除了部分恢複傷勢的老兵之外,還有很多是從彆的地方過來的潰兵。他們都是有一定作戰經驗的,稍加訓練之後,就能投入戰場作戰。
溫三將這些新增兵力投入各城市的治安保障工作,將自己的正規軍替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