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口咬定天子自然不可能有錯,哪怕大晉落到眼下形勢,太上皇“功不可沒”,但是既然他姓趙,又是太祖血脈,當然隻能是“被奸人蒙蔽”。
裴雍作為臣下,從前雖然屢被針對,險些被沒收兵權,又要拿他入京治罪,或許進去就再難出來,但也不好有半點怨憤。
他應當好生擺事實,講道理,把自家冤枉說給天下人聽。
實在不行,“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況且再一反思,為什麼太上皇從前這樣針對西北一脈?必然不無理由罷。
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若裴雍做得乾淨清楚,又怎會招惹誤會?
不過眼下既然太上皇已然困於夏州,新帝又暫居蔡州,他作為臣子,便應當聽從新帝號令。
朝廷喊他不要發兵,不要去蔡州,必有朝廷考量,不好違命,一旦違命,將來果真或挾天子,或自揭竿,終要上那史書上的“亂臣篇”了。
而另又有人則站在裴雍一麵,隻道天子不德,與萬民何乾,難道天子犯錯,要天下會賬?
所謂“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
眼下既然人人皆知,憑什麼億兆百姓破家滅門,妻離子散,還要叫那昏人安排去送死?
難得西北有兵有據,財力兩雄,能救天下蒼生,難道便要為了那一人之私,眼睜睜看著生靈塗炭?
若有能耐,自然可以插手相助。
至於蔡州朝堂——當然要清君側!
新帝年幼,不同夏州那一位,被人蒙蔽也是正常,節度既是賢臣,擁護新君,清掃奸佞,難道不是正道?
至於所謂勢大之後,或會“孩視”陛下,那跟不必操心了。
明君當會用人,自能將裴雍降服,哪裡輪得到旁人多嘴——你難道姓趙麼?
當真到了那一天,也有禦史台的人去死諫,你要囉嗦,還是先榜上有名了再說。
按眼下形勢,若無裴節度出手,今歲還有無科舉都是兩說。
說到最後,多半就是不了了之了。
隻有一回,忽然有人無不險惡地提點前者:“府學每月發放的學俸,若按朝廷原本定數,僅有四百,人數還有定額,全是節度一力主張,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