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兒若是再諫,當是為不孝!”
“一群腐儒,嘮嘮叨叨的何其聒噪。”
“孤乏了!”
“誰人再敢勸諫,孤便令政兒將其處死!”
趙姬一甩披風,轉身便登上了馬車。
嬴政輕聲一歎,一臉誠懇發問:“寡人亦知母後所言不妥,寡人卻更不願不孝母後。”
“諸位博士何以教寡人?”
淳於越愕然無言,所有儒生齊齊傻眼!
在孟氏之儒看來,子女孝或不孝唯有父母的感受最為直接。
如果父母說子女孝順,可能是出於舐犢之情。
但如果父母說子女不孝,那子女肯定不孝!
而今趙姬直接把孝的名頭壓向嬴政,逼迫嬴政助他行暴虐之舉,否則就是不孝。
那淳於越究竟是要勸嬴政為孝而行暴虐之舉,還是要勸嬴政為寬仁而行不孝之舉?
淳於越始終認為孝是仁之基,今日卻第一次發覺孝竟然能和仁背道而馳!
韓非毫不掩飾臉上的嗤嘲:“孔子言忠,卻隻是小忠之輩,全無大忠。”
“孟子言孝,卻隻是小孝之輩,全無大孝。”
“行於書卷自然華彩,落於實乾卻皆為戲爾!”
“汝等卻將孟子所言奉為圭臬,可見汝等連小、小、小智也無!”
嬴成蟜也出列開口道:“本君亦以為孟子之孝不適用於我大秦。”
“大王之所以特赦王太後,非隻是因王太後為大王之母,更是因王太後於邯鄲城對大王的百般回護。”
“此番王太後重懲母族,亦是因王太後的母族曾多加欺辱大王並王太後,王太後心中憤恨難耐,故而行暴虐之舉且拒絕納諫。”
“本君以為,觀大王與王太後之交,便可知天下父母子女之交。”
嬴成蟜麵向嬴政拱手一禮道:“臣諫!”
“父母慈,則當要求子女孝。”
“若父母不慈,則子女不孝不為過。”
“父母有錯,子女當諫,若諫而無用,不可從。”
“若子女從父母之錯,不當因其孝而減輕其罰。”
一眾儒生有心駁斥,因為嬴成蟜此言直接掀翻了儒家‘親親相隱’的思想!
但再想想方才趙姬的瘋狂,想想嬴政如果真的如孟氏之儒要求的那般不論對錯的孝順趙姬。
一眾儒生駁斥的話語卻說不出口,甚至是打了個寒顫。
倘若嬴政真的那麼孝順趙姬,那絕對是大秦甚至是整個天下的災難!
如果他們不能要求嬴政那麼孝順趙姬,自然也就無法要求天下人那麼孝順他們的父母!
嬴成蟜繼續說道:“臣以為,小孝孝於家、大孝孝於國。”
“對父母之孝固然值得稱讚,於國之孝卻更該被傳頌,若家國相悖,當舍家而取國,方才為大孝!”
“否則,若父母謀逆造反,子女便將處於兩難之地!”
“以此兩點為基,朝中當廣招天下各家各派,再於民間隨機挑選萬戶人家,深入詢問了解其父母子女之間的相處,製定出符合我大秦現狀、有大秦特色的孝道。”
“待明確我大秦之孝後,依此孝道訂立律法,重賞名、輕賞利、微罰罪!”
“並令大秦法吏皆以此孝道教導弟子。”
嬴成蟜的這番諫言,讓各家各派都不甚滿意。
於呂不韋而言,沒能將孝定為治國之本。
於韓非而言,輕賞微罰不足以引導社會思想。
於孟氏之儒弟子們而言,更是沒能將愚孝和親親相隱帶入大秦。
但嬴成蟜的這番諫言卻又讓各家各派都有些滿意。
在呂不韋看來,嬴成蟜將孝視作忠的根基,如果嬴成蟜能夠成功,大秦將首次將孝治納入治國工具箱中。
在韓非看來,嬴成蟜取用了他孝並非理所當然,父母有付出、子女才有回報的慈孝利益說,將慈、孝視作投資與回報,又將朝廷置於裁決投資與回報是否合理的裁判地位。
在孟氏之儒看來,嬴成蟜希望讓法吏教導學子們孝道的想法,與孟子‘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的思想更是一模一樣。
嬴政佯做沉吟後,沉聲道:“寡人以為,王弟此言甚善!”
“此事,當從速從快!”
“寡人欲孝母後,卻不知如何施為才是對的,如何施為又是錯的。”
“還當勞諸位共商而教寡人也!”
嬴政沒有對由近乎全體關東人發起的以孝為名的逼宮做出任何妥協,隻是出於對趙姬的‘孝’而迎回了趙姬,並采納了由嬴成蟜上諫的不同於關東各方提出的策略。
關東各方勢力聯手而造的勢,被嬴政強勢破除。
但嬴政破局的手段卻反而能引得關東人欣賞親近。
這一局,嬴政全勝!
迎著嬴政的笑容,便是淳於越等一眾博士也隻能無奈又無能為力的拱手而呼:
“大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