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梁橋街的吳府有二,一為吳育的宰相宅,一則為吳充的府邸。
兄弟二人本是住一起的,如今吳充遷為陝州知州,便也在京裡買了房,就買在吳育府的一旁。建成之後二府也是連在一處,子弟可以自由走動。
知道吳育身子不適,在京官員姻親皆來探視,如吳育長女二女雖是早逝,但其大女婿尚書兵部員外郎判三司鹽鐵勾院的韓宗彥,名相韓億之子,二女婿龐籍之子龐元英都是上門探視。
三女婿則是太常博士任逸,其父則是太子少師任布,夫婦二人更是伺候在一旁。
吳育有十個兒子,但多不住在京師,隻有長子吳安度在京,由他接待賓客。吳安度沒有官身鎮不住場麵,吳充府上的吳安詩,吳安持也幫著接待。
至於吳安度之妻乃尚書左丞範雍之女,作為長媳接待過府的女眷。
歐陽修與歐陽發及歐陽發之妻吳氏前來探視吳育。
歐陽修被吳育留下說話,至於歐陽發知二人有要緊話,於是和吳氏先行一步離開院子。
歐陽發回頭看了一眼院子裡絡繹不絕的高官大臣,也很是感慨一番對吳氏道:“爹爹來時曾說,吳參政十個兒子沒有一人考中進士,實在可惜。”
“安度本是最出類拔萃的,怎料不得考官青眼,連番科考不中,看來他們都要等著蔭官了。可惜本朝高官大臣一定要進士出身才行,看來以後吳參政家裡都要仰仗老泰山了。”
吳氏道:“我那兩位兄弟怕也是不成器。不說這個了,我先回去看看妹妹,一會爹爹離府了,再派人來喚我。”
歐陽發笑道:“娘子自去就是,一會我讓爹爹先回去,我再來泰山府上尋你。”
當即幾名老媽子,女使跟著吳氏,出了角門直抵自己府上。
在角門的老媽子是家裡的老人見吳氏,激動地上來磕了頭。
吳氏抹了眼淚後,即步入府中。當初她還沒出嫁時,吳充方才在這金梁橋街買下宅子,如今過了數年,來一次更生疏一次。
行了半盞茶功夫,吳氏來到內宅,走到回廊見到迎麵行來一位穿著杏黃色衫子的女子。她不由道:“十七娘。”
來人正是十七娘。
姐妹相見自是述一番衷腸,二人牽著手在回廊坐下,十七娘問道:“姐夫怎麼舍得你一人來此。”
吳氏笑道:“大伯父還有許多話交待公公,故而我就來了。至於你姐夫也沒什麼肯與不肯的。”
十七娘笑道:“姐夫人真好,待你還如從前一般。”
“還好吧。”吳氏聽妹妹說自己夫妻和睦,自是眼中含笑,神采飛揚,有那麼些得意的意思。
十七娘道:“咱們吳家兩府的姐妹中,就屬姐姐你夫妻和順了,聽聞大伯父的五娘也是,但還是不如姐姐。
吳氏笑了笑問道:“十五娘呢?她如今不住府裡麼?”
十七娘道:“如今家中正湊備著與文府上的婚事,爹爹說了當朝宰相家的規矩自不比一般大臣家裡,處處都要體麵。那邊婆婆又是個嚴謹的人,故而大娘從宮裡請了幾個教習宮女來,要讓十五姐學到一點錯處都讓人挑不出來。她這半個月在碧雲軒學些規矩,連我回汴京至今也才見了她一麵。”
吳氏歎道:“真是苦了十五娘了,這天下哪有什麼一點都不讓人挑出錯來的人兒。這宰相人家的婆婆姑嫂,哪個是好易與,這才剛開始罷了。”
十七娘抿嘴笑道:“姐姐倒似不看好十五娘的婚事。”
吳氏道:“我是刀子嘴豆腐心,你把我的話多給她提個醒,免得日後回娘家哭哭啼啼。”
“話說回來,家裡幾個姐妹屬你和她最聰穎了,學什麼都一學就會。如今十五娘要嫁,你自己也要打算了。”
“是了,你怎麼不去與十五娘一起學著?”
十七娘笑道:“我剛到汴京舟車勞頓,但我卻是巴不得清閒自在些。”
吳氏深深看了十七娘一眼心知,自家母親雖說麵上都是一碗水端平了,但到了這時候還是偏心了。
她連岔開話題道:“如今大伯父身子不好,但盼十五娘的婚事彆有什麼波折才是。”
十七娘笑道:“彆說這些不高興的事了,去我房中坐坐。”
吳氏笑道:“也好,真有個好玩器物帶來與你。”
吳氏到了十七娘的閨房,但見依舊簡潔大方。她知道自己兩個妹妹嫁至呂,夏兩位宰相府邸,都帶去了極多的陪嫁之物,陳列滿屋,恨不得讓婆家的人都看到。平日起居奢侈,席子是每三日一換,被褥舊了就扔,倒有些壓著妯娌們的意思。
倒是十七娘屋子卻是簡單,用的東西都是半新不舊,如此才是大家閨秀女兒家的氣度。
吳氏心想,十五娘十七娘平日關係不睦,皆因二人在吳府裡一起長大,在一眾姐妹中都屬拔尖的。
十五娘是嫡出,打小心氣就高人一等,看了兩個姐姐嫁入宰相家後,父母那等顏麵有光的樣子,從此也是一心一意想嫁入高官府上,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與人比較。平日她與十七娘就有比較之心,故而二人姐妹感情倒是不怎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