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況就是如此,太子已答應下來,願率大軍誅逆黨,清君側,定政局。”
“這麼簡單?”
還是昨天那個破廟,武三思向寧子期報告工作進程。
事情的順利出乎寧子期的預料,他百思不得其解,李顯怎麼答應的這麼痛快,這不像他啊!
“其中似乎有太子妃的功勞。”武三思解釋道:“據太子所說,乃是韋氏勸諫,才讓他動心奪權。”
太子妃?韋皇後?
寧子期有些印象,他在學唐玄宗那段曆史的時候看到過,這位韋皇後後期勾結武三思等專擅朝政,又縱容幼女安樂公主賣官鬻爵,乾預政事。
最後試圖效仿武則天,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李顯,立兒子李重茂為帝,她自己則被被尊為皇太後,臨朝稱製,總宰朝政,建立韋氏集團的朝廷。不久,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韋後與安樂公主均被殺於宮中。
老實說,這位韋皇後政治謀略一塌糊塗,但就一番操作而言絕對是個聰明人,不然也不會讓李顯如此死心塌地,對她毫無保留。
“好,你去聯係軍中各部,隻待張柬之帶大帥歸來,對了,在洛陽布置眼線,如果發現跟在大帥身邊的那個丫頭,即刻報告給我。”
“是……張柬之此人奸佞,大帥行蹤皆為此人透露。”武三思頓了一下,還是決定將此事和盤托出。
“大帥知道。”
武三思不再說話,躬身拜退,如今萬事俱備,隻要章五郎回京,就再無活路,但眼前這人和袁天罡並不比章五郎值得相信,為了自己的小命,他還是得找條後路,比如他的姑母——被軟禁在深宮的武則天。
對於武三思的心思,寧子期一清二楚,但他並沒有阻止。
像武三思這種人,你如果不給他留條退路,他有很大可能會狗急跳牆,到時還會平添許多麻煩事。
而且如今的武則天已經八十二歲了,不再管理朝政,不然也不會讓章五郎這麼輕易抓在手裡,對這麼個垂垂將死的老婦,寧子期並沒有太將她放在心上。
氣運之爭,他勢在必得,百年氣運係於一人之身的情況,諸天萬界中並不少見,但這種存在無一不像監正一般,各種意義上的手眼通天,想要謀奪他們身上的氣運,無異於蚍蜉撼樹。
而多闊霍不同,她並不能吸收或者使用氣運,就像一個大型儲蓄電池,任誰看了都會動心。
如此數量的氣運,若是儘數為他所得,怕是能直接突破陽神!
此乃成道之基,容不得他人阻止。
這個世界的皇帝可沒有國運護體,尋常百姓近身一刀就能送他們歸西。
若是這位武皇敢朝寧子期齜牙,寧子期就能讓她暴斃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