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柱卻毫不在意的說道:
“哎呀,都是自己家人,磕沒事兒的昂,再說人家買車了,那咋也得擱家稀罕稀罕啊。”
劉桂蘭點了點頭,馬上就不多想了。
一家人進屋後,劉桂蘭和木雪晴開始收拾碗筷,王大柱點根煙尋思了半天,然後滿臉稀翼的對王安說道:
“小安,就那個手扶拖拉機和那個四輪子,過晌能有一台下地不?咱家該插稻秧了,要是能擱車翻地,那得比擱馬快不少。”
王安想了想,主要是想想自己,還有沒有啥該乾的事兒沒乾,想完後王安發現,自己好像是屁事兒都沒有了。
於是乎,王安笑嗬嗬的說道:
“必須能下地,那咱倆現在去把車鬥子卸了,完了把耕犁換上,順便我在教教你那倆車都咋開,完了以後這倆車就都歸你了,爹你說咋樣?”
王大柱聞言愣了一下,然後沒好氣兒的白了王安一眼道:
“你是特麼有八百個心眼子啊,莊稼地的活兒,你是能躲就躲啊,放心吧昂,就那點活兒我跟你娘就都乾了,用不上你,看把你嚇的那個熊樣兒。”
不得不說,“知子莫若父”這句話,說的是非常對的,王安的那點小心思,直接就讓王大柱給猜了出來。
主要是王安對於種地這種事情,那真的是一丁點的興趣都沒有。
除了能整點口糧,也就是餓不死以外,這玩意兒就沒聽說有發財的。
聽到王大柱的話,王安尷尬的笑了笑,然後笑嘻嘻的說道:
“爹你看你,我這不是天天都有事兒麼,不然我早都跟你們種地去了。”
王大柱斜了王安一眼,邊站起身邊非常鄙視的說道:
“你快玩蛋去吧,打小你心眼子就花花,我是你爹我還能不知道你?”
頓了一下,王大柱繼續說道:
“行了,彆扯蛋了,抓緊換上耕犁,完了教我咋開車。”
說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王大柱的臉上,已經變得滿是激動,明顯對於馬上就能開車了這件事兒,充滿了期待。
40多歲的人了,還對開車如此的期待,可見“男人至死是少年”這句話,是基本適用於所有的老爺們兒的。
王安跟著王大柱一同來到當院,王安便問王大柱道:
“爹,你是先學手扶拖拉機,還是先學四輪車?”
王大柱左右看了看,指著手扶拖拉機說道:
“先學它,頭些年擱林場乾活前兒,我就老想開這玩意兒了,就是一直沒機會。”
萬萬沒想到,王大柱對於開手扶拖拉機這個事兒,還整出執念來了。
想想也正常,王大柱本來就是個心靈手巧的人,就連油鋸這種比較稀缺的東西王大柱就會修,現在見到手扶拖拉機了,那肯定要琢磨透它。
爺倆合作,很快就將車鬥子卸了下來,並將耕犁裝了上去,
然後王安就開始非常細致的,教王大柱怎麼開拖拉機了。
不得不說,王安之所以學啥會啥,可能就是遺傳王大柱了,因為幾分鐘後,王大柱就能上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xiaoshubao.net。小書包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