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完畢,劉辯去太後處,何進、何苗也在,劉辯想,知道你們就在這裡。
“兒叩見母後。”
“我兒起來吧,”何太後麵無表情的說:“你怎麼把你舅舅解職了,以後這江山誰幫你打理呀。”
“那天我就告訴舅舅,要早做準備,可舅舅不聽,差點讓董卓殺進宮來,現在整個朝堂都在彈劾舅舅,兒也沒辦法呀。”劉辯甩鍋道。
“這群世家子,打仗的時候沒見他們,現在仗打完了,他們跑出來了。”何太後怒道。
“容兒從長計議,定會讓舅舅重掌大權。”劉辯畫餅道。
“隻好如此了。”何太後說。
“舅舅想入世家,一味討好是沒有的,還是要提高何家的影響力,漸漸抹去外戚的標簽,世家才會接受何家,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你看那些大族那個不是幾代人苦心經營才換來現在的地位。聽說表哥生了個兒子,取名晏兒,等他大一些,可邀名師傳授,以後必有成就,也讓何家出一個正正經經的文人。”劉辯對何進說,心想美男子何晏可是後世何家大名頂頂的任務,培養好了,何嘗不是何家進入世家的一大助力。
“啊!晏兒剛滿周歲,陛下怎知他以後必有成就?”沒想到劉辯會說這些,何進語無倫次。
“不是他以後必有成就,而是如果何家想成為世家大族,必須要有人成為一代大儒!”劉辯說道,他可不能告訴何進他來自後世。
“啊!”何進還沒有理解。
“舅舅可知何為世家大族?”見何進不理解,劉辯繼續問道。
“臣不知。”何進從未想過。
“他們除了世代為官,每代都有可以影響文壇的人物,這樣他們互相幫襯、吹捧、舉薦,壟斷了官場和文壇,慢慢才成為名門望族。要不你以為什麼,許劭兄弟為什麼搞‘月旦評’,而天下人為什麼爭相去參加‘月旦評’,以被評價為榮?都是為了名聲呀。”劉辯解釋道。
“哦!臣明白了。”何進似懂非懂。
“舅舅以後和世家交往,不要隻和一兩個大族交往,一些小一點家族或許更好拉攏些。”劉辯心想希望你真能明白。
劉辯接著對何太後說:“以後,母後還是對太皇太後好一點,多去問問安,畢竟是您的婆母,必要的禮數還是要的,不能讓天下人說咱們母子容不得董家,畢竟現在董家也翻不出浪來。”
“哀家看見那個老太婆就煩。”何太後說。
“母後還是勉為其難吧!”劉辯說。
“太後娘娘還是按陛下說的做吧!”何進也覺得劉辯說得在理。
“好吧!”何太後不樂意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