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ju)瓷,是一門古老的瓷器修複技術,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鋦子像訂書釘一樣把瓷器鋦起來。鋦完之後,用來盛水盛粥可以做到滴水不漏。“沒有金剛鑽,彆攬瓷器活”的歇後語就來源於這裡。因為鋦子就有金剛鑽頭,是用來給瓷器鑽孔的。在宋代張擇瑞所繪的《清明上河圖》上,就有鋦匠在做活。
葉小池在今古齋上班,店裡就有鋦過的瓷器,所以羅向楠一說,她便知道她外公做的是什麼活。以他外公的能力,會這門瓷器修複技術不算什麼。
她聽羅向楠說完這些便問道“那村裡邊能讓他賺這錢嗎?”
“你外公給村裡乾這活都不要錢,不光這樣,他在外邊賺了錢拿回來,還能給人分點好處。再加上這邊村裡人挺不錯的,可憐他一個讀書人落到這地步,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吧。”
葉小池聽了,就想通了。如果是這樣的話,羅定巍就有條件出去收集古董,而且也有機會把東西運到老家藏起來了。至於為什麼不藏在六道溝村,那她就不清楚了,前人的想法後人不可能全都弄個水落石出。
聽羅向楠絮絮叨叨地講了一些羅定巍生前的事,葉小池也沒聽出來什麼彆的線索。最後葉小池問道“媽,外公他,去世的時候沒跟你說過什麼啊?”她覺得人在臨走之前,要是有什麼想交待的,難免要儘力交待一下。
如果他真藏了東西,他不告訴羅向楠和羅向東還會告訴誰?難道是誰也沒來得及告訴?
“你外公他走得太突然,那天我在家裡做活呢,村裡人就把你外公從地裡抬回來了,說是從斜坡上摔下來碰著石頭了。當時情況就不好了,你舅也沒在家,就我一個,然後你外公就伸出三根手指,又用口型跟我說了倆字兒,我到現在也想不明白他到底想說什麼,哎!”
葉小池見羅向楠提起舊事傷感起來,便攬著她的肩膀安慰,也不再問她這些事兒。至於洛川市裡發生的那些事情她是不可能跟羅向楠說起的,真要說起來,羅向楠剛好些的日子又要被攪亂了。
三根手指,倆字兒?這確實沒什麼頭緒。隻能說他自己也沒想到會突然就不行了吧。有些事兒要是提早交待就好了。
羅向楠也不再提這些事,起身去自己那屋,從衣櫃裡拿出來兩條毛褲過來。一條是薄一點的,另一條用的是雙層織法,比較厚實。
“媽沒事兒的時候給你織了兩條毛褲,一個薄的一個厚點的。媽知道你不喜歡紅的,就選了灰的和黑的,你穿上試試看合身不?合身的話,走的時候帶去。”
葉小池拿了過來,用手抻了抻,彈性很好,針腳細密勻稱,便按著羅向楠的意思試穿了一下,都剛剛好。
羅向楠說道“以前媽也給你織毛衣穿,不過現在媽織的毛衣沒有外邊賣的那麼時髦了,就不給你織了。毛褲沒事,穿在褲子裡邊暖和就行。”
母女兩個直聊到葉景濤回來,才一起去了葉振兵家裡吃飯。
。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