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八章大理最寧(1 / 2)

蕩宋 賊大膽 6145 字 3個月前

白保正不僅給梁川介紹了他的老朋友,指明了前往最寧府的方向,還告訴梁川,買鹽的話要去最寧府,那裡有從貴州還有蜀中來的品質最上乘的井鹽,偶爾也有西夏運過來的青鹽。

梁川這就有些犯難了。

有西夏的鹽那是最好,但是並不是他所需要的,如果沒有粗鹽進貨的話,他便沒有原材料對手中的鹽進行提純。

可能老保正自己會以為,但凡是走私細鹽的人,都會中意那些上好的鹽,因為他們的利潤會更可觀。

但是梁川偏不是這樣的人,他是鑽市場空子的技術投機分子!他所需要的,不是細鹽,而是粗鹽!

一開始他初到大理,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當地的這些白族人吃的鹽也不好,一看到這個景象他便放心了,鹽不好,他的細鹽才有市場和銷路。

但,他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裡沒看到販鹽的場所。

打聽之下他才知道,原來人家大理國對鹽不禁榷!這裡是鹽販子的天堂!

鹽雖然不屬於國家限價的範疇,但是,鹽一樣隻控製在少部人手中,隻有外地來的鹽,大理朝廷會管,偷賣的人處以重刑!

這一點梁川倒是相當的意外。

鹽課乃是國之重器,是朝廷控製老百姓的重要手段,這朝廷竟然不想管理,放任大理民間老百姓自理?

轉念一想,這大理國姓段的能放著皇帝不當,跑到廟裡當和尚,這花花世界都不要了,他哪裡還有心思去管什麼鹽不鹽的?想到這一點,他們會乾出什麼事,梁川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不過大理這幫人還是留了一點心眼,他們不敢讓西夏和大宋的鹽大舉進入本國,就因為他們的鹽產量比國內的要好上許多,一旦走私成風,那國內的鹽業就會受破到破壞性的衝擊,鹽業這行當一旦完了,跟糧食一樣,等於命脈握在彆人手裡,離亡國就不遠了。

亡不亡國與我何乾,再不開乾,鍋都要揭不開了,現在吃飯的嘴可不是以前的兩張,一下子多了好幾張,而且都是能吃的,梁川自己輕嘲了一聲,4看著遠方,他們走了兩天的路,終於要趕到最寧鎮。

路上一個稱謂被人給糾正。

中間還有一個應該是怒族的小村子,他們為梁川再指了一下方向。

最寧梁川自己一直叫府,按行政應該叫鎮,這地方的麵積實在太小。

大理立國之初,把國土分成了八府四郡四鎮三十六蠻部,最寧鎮就在東南南。從行政上來區劃,最寧鎮應該是屬於秀山郡,善闡府。

段家上台以後,為了防備四麵的壓力,在轄境四麵設置了四個軍鎮,最寧鎮就是防備東麵的大宋朝。

大宋朝還有什麼好防備的?

當年太祖一斧子劃拉了一條大渡河,就斷了漢家人南下的念想,主動主棄這麼廣大一片領土,當年軍力最是強盛的時候不要,現在他們還會想著再拿回去?

大唐最鼎盛之時,安史之亂前唐天寶年間,玄宗派了二十萬大軍來討伐南詔,最後留下二十萬具屍骨,雲南人在大理立了一塊碑“大唐天寶戰士塚”成為唐王朝三百年抹不掉的恥辱。

這一場讓世人知道,不是唐軍不行,而是這片土地會吃人。。

這裡有世上最險的地形,也有最剽悍的民風。

如今大宋的軍力更不如太祖立國之初,要打下大理如同癡人說夢!

兩國就如同有一種默契,你不打我,我也不雲招惹你,互相保持和平,所以在最寧鎮,這裡的軍力其實是八府之中相對較一般的!

要想其他的對手有誰,北麵有西夏黨項人,虎狼也,西麵有吐蕃人,這些更是一度把唐王朝蹂躪過的狠角色,南麵呢,這幾年相當不安份的南越人,都不是省油的燈。

大理夾在四方當中,老大又活得相當的佛係,還能存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跡!

最寧鎮駐紮著一部分人,這並不是大理國的精銳。

最寧沒有成為戰爭的前線,卻成為大理國經濟最好的地方之一。駐紮的部隊給了這裡最大的和平,沒有匪亂與山賊,老百姓能享受最大程度的安寧,與大宋接壤又讓這裡有最便利的交通,可以最大效率地與大宋進行商業貿易!

一到最寧梁川就感受到了,這個民族大熔爐裡的和諧!

各款式的民族服飾幾乎在這裡都能找得到,不乏還有廣南的儂人與侗人!

最寧鎮建起了不高不矮的城牆,這是當年為了抵禦唐軍與吐蕃人而建的防事,可是已經百多年沒有派上用場,上麵長滿了厚厚的青苔。

一行人進城,完全沒有引起任何人異樣的目光,很自然地就走了進去,滇馬打著響鼻,成年的公馬看到母馬有的還會興奮地嘶鳴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